Biochemistry Basics

細胞與分子 胺基酸 蛋白質 酵 素 核 酸

 回首頁

酵 素  幻燈片 1 2 3 4 5 6 7 8

 

Slide 5

   
 

回到酵素目錄   接上節   幻燈片集成   Reference

    

 

 

 

E501

 

 

目錄 第 5 節 酵素催化機制

   
 

酵素動力學是以實驗加上數學演算的方式,來說明酵素的作用與性質;至於酵素的催化機制,則以各種實驗觀察來推想酵素是如何催化的。可以說是把酵素的催化動作,以慢動作一步一步分解,說明它的化學反應機制。

   
 

我們先把酵素的催化機制,整理成為數種基本形式 (5.1);並且舉出兩大類研究得最清楚的蛋白脢,仔細說明其反應機制 (5.2)。 尤其對屬於 Ser protease 的 chymotrypsin (5.3),更是極重要的實例,請一定要反覆研究清楚。另外,經由探討比較 Ser protease 家族的各個蛋白脢成員,也把我們引入催化反應的專一性 (5.4),以及分子演化的領域 (6.1)。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2

 

 

5.1 酵素基本反應機制

   
 

通常酵素的催化反應是要經過數個步驟來完成的,歸納酵素的各種反應,可以整理出以上三種基本動作;由這三個基本動作,可以組合成各種不同酵素的反應來。而這些選取的動作,可以是同時發生的 (協同式),也可以是一個一個接續發生的 (順序式)。

   
 

協同式催化的代表酵素是 carboxypeptidase (CP) 家族,而順序式的代表是 chymotrypsin (或 trypsin) 家族;全都是蛋白脢。 因為是協同發生的,因此 CP 的催化機制只要用一張圖片就可以完全說明 (下圖),但 chymotrypsin 則像連環圖畫一樣,要用六張圖片說明它的連續性反應方式 (請見任何一本課本)。 我們也可以說協同式乃反應較為單純的外切脢,只要由蛋白質的一端開始,一個一個切下胺基酸;而順序式則屬較為複雜的內切脢,才能把蛋白質從中間切開來。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3

 

 

Carboxypeptidase A 機制

   
 

請看本文中的說明

 

(1) Zn2+ 離子乃重要輔助因子,可吸住基質胜鍵上的 carbonyl 基,增強其極性,使 (2) 碳帶正電。

 

(3) Glu 270 吸住水分子,放出 OH- 攻擊 C+ (2),產生新的 C-OH 鍵。

 

(4) Tyr 248-OH 上的質子,與氮 lone pair 電子產生新鍵,原來的胜鍵斷裂。

 

(5) 附近的胺基酸與基質 C-端的 R 基團,有專一性的結合,以辨別基質的極性;同時 Arg 145 與基質 C-端的 -COOH 結合,確定基質蛋白質是以 C-端進入活性區。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動畫

到幻燈片集成

 

 

E504

 

 

Cymotrypsin 活性區

   
 

Chymotrypsin 屬於 Ser protease,是一類極為特殊的酵素,也是演化上極為成功的催化例子;其特點在於利用很平常的一般胺基酸基團,即可以組合出相當強的反應基團,這全靠它的催化鐵三角 (catalytic triad)。

   
 

Catalytic triad 因為相鄰三個胺基酸基團的互相吸引,使 Ser 195 上的 -OH 質子被 His 57 搶走,而成為具有超強反應性的 -O -。此 -O - 攻擊目標蛋白質胜肽鍵上的碳 (carbonyl C+),開始了順序式的胜肽鍵水解催化機制。

   
 

在課堂上我們將循著上面這張整理大綱,一一說明 chymotrypsin 的性質:

 

(1) 如何佈置催化鐵三角,以及環境 pH 及修飾劑對活性區的影響

 

(2) 詳細的催化機制,可分成兩大步驟,依序進行切開胜肽鍵的反應

 

(3) 如何穩定中間過渡產物,還是與活性區附近的胺基酸有關

 

(4) 如何辨別其基質上的胺基酸基團,以便專一性地水解之

   
 

有關 chymotrypsin 酵素催化機制方面的研究,在早期的生物化學上,是一段精彩而極有趣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在酵素化學的研究工作很多啟示;有一本由 Scientific American Library 出版的通俗科學書籍 Discovering enzymes (by D. Dressler & H. Potter, 1991),給了極詳細且有趣的解說。

   
 

Chymotrypsin 的催化機制  (以動畫圖解上述的催化機制)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5

 

 

pI 與環境 pH 的關係

   
 

請看『細胞與分子』圖 3 之說明。

   
 

這張圖說明 chymotrypsin 的活性會受到環境 pH 的強烈影響,主要是因為其催化區的鐵三角中, His 可因 pH 的改變而改變帶電性質,使得 His 無法搶奪 Ser 上的質子,造成高反應活性的 -O- 無法生成。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6

 

 

專一性的形成 (1)

   
 

Ser 一族的蛋白脢很多,都是利用 catalytic triad 的活化型 Ser195 來進行催化反應的,因此其催化機制都相同,但它們在蛋白質上所辨別的胺基酸種類不同;這是因為每種 Ser protease 分子上,除了 catalytic triad 外,都還有一個基質辨認區,可以專一性地與所嗜好的胺基酸基團結合。

   
 

因為有如此的異同點 (催化機制相同,基質辨別區不同),因此有人改變了一個蛋白脢的專一性結合區 (chymotrypsin),而得到具有另一種專一性的蛋白脢 (trypsin)。

   
 

蛋白脢有很多屬於蛋白質類的抑制劑,此種抑制劑也會與蛋白脢結合,而蛋白脢雖然可以水解此抑制劑,但被切開的抑制劑會留在蛋白脢上,形成極強的鍵結,因此抑制了蛋白脢的催化活性。 例如 trypsin 有很多來源不同的抑制劑,在卵白中有一種稱為 CHOM 的蛋白質,對 trypsin 具有專一性的抑制與結合作用。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7

 

 

專一性結合力量:有兩大類

   
 

有 兩大類的力量造就了兩個蛋白質之間的專一性親和力:(a) 其一為兩個蛋白質之間構形上的互補,可以像積木一樣互相契合;(b) 另一為兩個分子接面之間,所配對成的一些微弱二級鍵吸引力。 兩者的結合力量大小,可以用解離常數來表示,一般解離常數至少在 10-6 以上才算有足夠的親和力 (也就是說一百萬對結合分子中,只有一對會解離開來)。

   
 

為何兩個蛋白質之間的互補構形,可以生成許多凡得瓦爾鍵而互相吸引 (a),請見後面的圖解。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8

 

 

Van der Waal force

   
 

凡得瓦爾力是分子間微弱且短暫的吸引力,多發生在非極性的分子間;雖然極性分子之間也有凡得瓦爾吸引力,但其重要性不若其它二級鍵。

   
 

繞在原子最外圍的電子依一定的軌道運轉,而此電子在軌道球體上的分佈通常是均勻的。當兩個原子漸漸接近時,這兩個原子上的電子會相互影響其分佈情形;若其中一個原子的電子分佈非常短暫地發生不均勻現象,則會導致短暫的偶極性產生 (d+d-),而這短暫的偶極性馬上誘導另一個原子上的電子,也產生電子分佈不均的現象,但接觸面的偶極剛好相反 (d+d-)a ...(d+d-)b。這兩個相反的偶極,便可以產生極微弱且短暫的吸引力,即稱為凡得瓦爾力。

   
 

凡得瓦爾力的存在太短暫,因此很容易散掉;為達致最大的凡得瓦爾力,兩個原子核之間,要保持在最適距離;太近則因電子相斥而減弱,太遠則電子間的吸引力又不夠。這個最適距離,即為該原子的凡得瓦爾半徑。

   
 

因為凡得瓦爾力實在很弱,因此要集合數十個凡得瓦爾力才能發揮作用。兩個巨分子間的接面,若其上的對應原子們,每一對都能保持在凡得瓦爾半徑上,則此二巨分子便可產生相當強的親和力量;這只有當兩個巨分子間的接觸面,剛好成為積木般的互補形狀時,才能達成。這種巨分子間的親和力,造就了非常多的細胞生理特性與功能,極為重要。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09

 

 

親和層析法的作用機理

   
 

親和層析法是利用兩個分子 (A, B) 之間的專一性吸引力,把其中之一 (A) 先固定到一固相擔體上 (solid support);當含有目標 (B) 的樣本通過此一親和性吸著劑時,A 會吸附 B 而洗掉雜質 (圓圈狀),然後再把純的 B 由固相擔體上流洗下來,即可得純質 B。

   
 

親和層析法有點像釣魚,其中的 A 是餌而 B 是魚;若 A 與 B 之間的親和力夠強,就可以保證釣得到。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E510

 

 

立體專一性

   
 

碳原子有四個外層電子,因此可以 sp3 軌道與四個原子鍵結,例如上左圖中央 sp3 軌道的碳原子可與 A, B, C, D 四個原子結合。這種電子軌域至少造就了兩件事實: (1) 碳原子可以與另外四個原子鍵結,其中最常見的是與另一個碳結合,這是有機化學的根本;(2) 碳原子不但鍵結的原子數目多,而且當周圍的原子或基團都不一樣時,中心的碳原子就會成為不對稱碳,便會產生立體異構物。

   
 

立體異構物是兩個或多個分子間,其分子式完全相同,但立體排列不同的分子。 如上右圖的兩個分子,由上面的 A 看下去,雖然都是 B, C, D,但是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排法 (順時鐘或逆時鐘),這兩種分子在立體空間上的排列不同,兩者無法重疊在一起。這兩個立體異構物事實上互為鏡像,特稱為鏡像異構物。

   
 

最常見具有立體異構物的分子是胺基酸,其分子上的 a 碳就是一個不對稱碳;因此除了甘胺酸外,所有的胺基酸都可有 D-, L- 兩種異構物,自然界大多只用 L-胺基酸。酵素也會辨別此二種分子的不同,而大多只利用其中之一。

   
 

到講義相關部份

到幻燈片集成

回到酵素目錄   接下節   幻燈片集成   Reference

建立日期:2000/3/15   更新日期:2003/10/27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