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酵素純化方法

酵素分析方法

問 題 集

Home

1 酵素純化實驗室

2 蛋白質抽取

3 色層分析法

4 其它純化方法

5 純化策略

以電腦管理文獻資料

 

[PurXX.htm] 更多圖片

使用 Reference Manager

使用 SigmaPlot

使用 Visio

使用 CorelDRAW

PowerPoint 展示成果

使用排程軟體

科學之路

工具書

試劑說明書

試劑標籤 1

試劑標籤 2

警告符號

寫好標籤

自行組合純化方法

 

 

等電點與環境的關係

鹽濃度影響蛋白質溶解度

硫酸銨飽和濃度表

Like dissolves like

介質粒子粗細的影響

介質粗細也影響流動

如何選擇介質

膠柱的裝填方法

管柱操作通則

Donnan Effect 與 pH 變化

陰離子交換法的分離

質子的吸附或脫離

溶離體積會影響解析度

拉鹽梯度的兩種方式

離子交換法操作要點

色層焦集法圖解

生化分子的反應基團

專一性結合力量的構成

構形互補的吸引力

例子:純化胰蛋白脢

 

製備式電泳膠片

製備式電泳操作

超高速離心的沉降係數

 

如何分離這些大小物件?

[PurX] [AnaX]

補充說明用的幻燈片集成,看完該圖片後,請以『上一頁』或『回原主題』回到原處。 

以電腦管理文獻資料

 

科學文獻的 查詢存取,因為電腦及軟體的應用,變得非常有效而且有趣。

電腦在文獻管理上的進步速度非常快速,而且越來越方便。目前已經能夠在電腦上隨時查到即期的重要期刊文獻,而且由於 Acrobat 溜覽器的引入,馬上可以在螢幕上看到與紙本期刊完全一樣的內容,列印出來的品質也相當真實。

同時,個人資料庫 的建立,也有許多好用的軟體。例如,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可以把你所找到的文獻,自動輸入你的個人資料庫,然後在你寫論文的時候,把所引用的文獻一一插入,並且以所要發表期刊的格式自動列出 reference list。

查資料時,網站的利用是極為重要的事;請把網站搜尋的本事練好,上網搜尋看似簡單,事實上需要一點尋寶的能力與經驗,隨便亂逛可找不到好東西。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網站,有空請進入一覽,必能有所收穫。

生化科學 http://biochemlinks.com/

生物技術 http://www.accessexcellence.org/

生物技術教育 http://www.ncbe.reading.ac.uk/

化學連結 http://www.shef.ac.uk/~chem/chemdex/

 

 ▲  回原主題     TOP

XP1100a2

 

等電點與環境的關係

 

蛋白質的 等電點 是決定其 帶電性質 的重要指標。

蛋白質的帶電性質決定於其環境的酸鹼度,當環境的 pH = 6 時,則某 pI = 5 的蛋白質將會帶負電,因為環境的 pH 高於其 pI。 這幾乎是蛋白質最重要的性質,將會影響其分子構形、酵素活性,以及很多實驗上的操作,如離子交換法、電泳、等電焦集法、鹽溶等。

若環境的 pH = pI,則此蛋白質的淨電荷將為零,因為沒有來自相同電荷的斥力,此種蛋白質間將會互相凝聚起來,漸漸沈澱下來。 因此,有些蛋白質可以在其自身的等電點下沈澱,也是一種純化的方法;但須注意,也有些蛋白質在其 pI 下沈澱之後,就不容易再溶解回來,也會因此而損失;蔗糖合成脢就是如此。

 ▲  回原主題     TOP   環境 pH 的影響

XP2410a1

 

鹽濃度影響蛋白質溶解度

 

蛋白質的 溶解度,受到溶液中的 酸鹼度離子濃度 影響很大。

當溶液中的酸鹼度逐漸接近某蛋白質的 等電點 (例如 5.2) 時,此蛋白質的溶解度會漸漸下降,這是因為蛋白質分子上的淨電荷漸漸趨向零,蛋白質分子之間的 互斥力降低 所致; 此外,這個淨電荷為零的蛋白質分子上,事實上還是有數目相同的正負電荷,這些正負電荷對互相吸引也有貢獻。可以利用這種特性,來沈澱出某已知等電點的蛋白質。

但若溶液中的 鹽濃度 漸漸提高,則蛋白質的溶解度也會提高,這是因為鹽所解析出來的大量正負離子,會阻斷上述正負電荷間的相吸,因而使得蛋白質溶入水中。當然,越遠離此蛋白質的等電點,這種溶入現象越是顯著。

上面兩圖所說明的,都是這種鹽溶的性質,只是座標表現方式不同,所顯現出來的表達方式稍有不同。

 ▲  回原主題     TOP

XP2410a2

 

硫酸銨飽和濃度表

 

0

最終硫酸銨百分飽和濃度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90

100

加入 1 L 溶液中之固態硫酸銨克數

硫酸銨起始百分飽和濃度

0

106

134

164

194

226

258

291

326

361

398

436

476

516

603

697

0

20

0

27

55

83

113

143

175

207

241

276

312

349

387

469

557

20

25

 

0

27

56

84

115

146

179

211

245

280

317

355

436

522

25

30

 

 

0

28

56

86

117

148

181

214

249

285

323

402

488

30

35

 

 

 

0

28

57

87

118

151

184

218

254

291

369

453

35

40

 

 

 

 

0

29

58

89

120

153

187

222

258

335

418

40

45

 

 

 

 

 

0

29

59

90

123

156

190

226

302

383

45

50

 

 

 

 

 

 

0

30

60

92

125

159

194

268

348

50

55

 

 

 

 

 

 

 

0

30

61

93

127

161

235

313

55

60

 

 

 

 

 

 

 

 

0

31

62

95

129

201

279

60

65

 

 

 

 

 

 

 

 

 

0

31

63

97

168

244

65

70

 

 

 

 

 

 

 

 

 

 

0

32

65

134

209

70

75

 

 

 

 

 

 

 

 

 

 

 

0

32

101

174

75

80

 

 

 

 

 

 

 

 

 

 

 

 

0

34

139

80

90

 

 

 

 

 

 

 

 

 

 

 

 

 

0

70

90

100

 

 

 

 

 

 

 

 

 

 

 

 

 

 

0

100

本表數據來自Methods in Enzymology (1990) Vol. 182, p. 291,而該表原始資料又來自Data for Biochemical Research (1969) Dawson, R.M.C. et al. (ed), 2nd edition, Oxford Univ. Press.

本表在『酵素化學實驗』一書中 p.200 也有刊錄。

硫酸銨的百分飽和濃度,要查表得知。

若你有 100 mL 某溶液要進行硫酸銨分劃,收集 30-60% 飽和度的蛋白質,則先加固體硫酸銨 16.4 gm 到達 30% 飽和;離心去掉沈澱,上清的體積一定會大於 100 mL,必須測量正確體積 (假設為 112 mL);此上清再加入 181 x 0.112 gm 硫酸銨,離心收集沈澱即得。 

注意,每 L 溶液的 0 到 60% 飽和要 361 gm 硫酸銨,但若分成 0 - 30% 及 30-60% 兩段,則需要 164 + 181 gm 硫酸銨 (共 345 gm);這兩種方式有何不同? 為何加起來不一樣? 類似的問題 若某人也要進行上面 100 mL 的分劃,但他先秤好 361 x 0.1 gm 硫酸銨,如法加入其中的 16.4 gm 硫酸銨,去除 0-30% 沈澱後,所得上清不管多少體積,把剩下的硫酸銨全部加入,再收集沈澱。這樣做法,有沒有問題?

請注意上表是在 0℃下的百分濃度表,若在其它溫度,則有不同的數字;當然,溫度越高,所需的硫酸銨越多。

 ▲  回原主題     TOP

XP241b2

 

Like dissolves like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不論人類或是分子皆同。 

若要分類自然界中的所有分子,可以大略分成 極性非極性 兩大類。

極性分子上的電子分佈不均勻,常常造成分子上某些部份的電子密度較大,因而產生偶極性,偶極會有暫時性的正負電荷產生;因此兩個極性分子相遇,可利用其偶極性的正負電荷互相吸引,會有較大的親和力。

反之,非極性的分子上,其電子密度分佈較為均勻,因此不會有偶極產生,事實上非極性分子上不會帶有電荷。非極性的分子,比較喜歡與非極性的分子接近,可以看作因為無法與極性分子接近,被極性分子排斥所造成的非極性間的相互吸引力量。也可以說是分子上電子的短暫分配不均,所形成的 凡得瓦爾 吸引力。

為何極性分子上的電子密度分佈會較不均勻? 若分子內的任何兩個原子之間,其間的 陰電性 相差太大,例如氫 (陰電性 2.1) 與氧 (3.5),則氫原子上的電子會被氧原子所吸引,使得氫氧附近的電子分佈不均勻。反之,碳 (2.5) 與氫 (2.1) 之間的陰電性相差較小,因此飽和碳氫化合物都是屬於極性較小的分子。

陰電性是描述一個原子搶電子的能力,陰電性大者容易搶奪其相鄰原子的電子。這是與其原子構造有關,在週期表右方的原子,因為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越來越多,正電荷較大,因此吸引電子的能力也較大。因此,分子的化學性質,幾乎都可用電子的爭奪來解釋;而分子或基團的極性大小,也可解釋大半的生物化學現象。

 ▲  回原主題     TOP

XP3100b

 

介質粒子粗細的影響

 

介質粒子越細,色析法的 解析力 就越佳,但流動相的流速也就越慢。

介質粒子的大小,好像電視銀幕的解析度,粒子越小,解析力越好。粒子小可以降低粒子之間的空間,這些空間太大是降低解析力的原因之一 (見下圖)。 但因為粒子塞滿了所有空間,使得溶離液流過的速度變慢;流速太慢反而會導致解析力變差。

 ▲  回原主題     TOP

XP3220d1

 

介質粗細也影響流動

 

上圖誇張管柱內粒子的大小,以說明對解析力或流速的影響。

粒子之間的 空間,是造成解析力不好的原因之一;將粒子變小,可降低此空間,也因此可增加解析力。

 ▲  回原主題     TOP

XP3220d2

 

如何選擇介質

 

若解析力差不多,儘快讓你要的蛋白質早點出來。

通常你都可以選擇多種膠體,但經常都是優劣互見。但若無特別考量,請選擇可讓你的蛋白質 早一點出來 的膠體介質。當你要分別純化上圖紅色或青色兩個色帶時,你的選擇如何?

實際去試試看,可能是最簡便的方法。

 ▲  回原主題     TOP

XP3230d

 

膠柱的裝填方法

 

多練習膠柱的裝填,並注意所有預先設定的條件。

預先算準所需要的膠體,好好平衡在指定的緩衝液,並且把該膠體及管柱,事先保存在操作的溫度下;這樣的預備工作,幾乎已經成功一半了。

 ▲  回原主題     TOP

XP3240b

 

管柱操作通則

 

實驗之前請仔細檢討並且把握住這些條件。

雖然理論不能替代實際操作,但若能在操作之前後都有以上的考慮,則將會使成功機率大增。 其中,膠體『緊密裝填』可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  回原主題     TOP

XP3250e

 

Donnan EffectpH 變化

 

離子交換介質表面的 微環境 會比緩衝液高或低一個 pH 單位。

例如上左圖的陰離子交換擔體,因為本身帶有正電,因此會吸引緩衝液中的 OH- 離子,造成擔體表面的局部高 pH。若有一樣本蛋白質的 pI 為 6,則使用 pH 為 7 的緩衝液,將使得此蛋白質帶有負電荷,可以吸附到上述陰離子交換介質。 而當此樣本蛋白質吸附到擔體時,微環境的 pH 事實上是 8 (比緩衝液多一個 pH),因此會帶更多負電,更容易吸附到介質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緩衝液 pH 只要比樣本蛋白質的 pI 稍高或低 1 pH 單位即可,以免吸附太強而難以溶離下來。

 ▲  回原主題     TOP

XP3320e

 

陰離子交換法的分離

 

以二次元電泳展示粗抽取樣本中,所有蛋白質的分布情形。

上面二次元電泳的第一次元是等電焦集法 (IEF),第二次元是 SDS-PAGE,幾乎可以把細胞中所有的蛋白質全部分離開來,上圖只顯示出 pI < 7 的蛋白質。 設若要分離一個 pI = 6 的蛋白質 (上面紅圈者),使用 pH 7 的緩衝液,則幾乎上圖所有的蛋白質都可以吸附上去,然後再以鹽梯度一一溶離出來。上面長方形洋紅色框中的蛋白質,都會一起溶離出來,要再以其他的方法分離之。

 ▲  回原主題     TOP

XP3320b

 

質子的吸附或脫離

 

質子的吸附或脫離,是造成生物分子帶有正或負電荷的主因。

質子 proton 是宇宙中的奇妙粒子,這是一顆光溜溜的粒子;當氫原子丟掉一個電子後,即可得到質子,因此寫作 H+。 質子可以隨時附著到一個帶有電子密度的基團 (如胺基),使該基團多帶 了一個正電。質子也很容易由某一個基團脫出 (如羧基),而使該基團成為帶負電。在水環境中,質子數量的多寡就是酸鹼度的指標,會影響分子上各種基團的帶電性質。而巨分子上這些電荷性質的變化,就是生物化學裡許多反應機制的根本肇因。

 ▲  回原主題     TOP

XP3310c

 

溶離體積會影響解析度

 

溶離體積越大,分離效果較好,但樣本濃度變稀。

同樣 0 - 0.5 M 的 NaCl 梯度,可以因為體積不同,而拉出不太一樣的結果。上圖的總體積只有 100 mL,看起來較為陡峭,但兩個溶離峰似乎沒有分得很好;下圖體積共有 300 mL,可以分得很開,但是但樣本變得很稀 (因為要分佈在 300 mL 範圍中)。因此,似乎中央的溶離方式比較折衷,兩峰之間分開了,而且不會太稀。

 ▲  回原主題     TOP

XP3340c

 

拉鹽梯度的兩種方式

 

離子交換法多以鹽梯度進行溶離,有兩種梯度做法。

連續梯度需要梯度製造器 (左圖),分別裝有高限及低限溶液,則可拉出由低到高的連續梯度。階段梯度則依序換各種濃度的緩衝液,成為樓梯般的段落,不須梯度製造器。不管用哪一種,管柱內膠面上方不可以有液體存在 (右圖);這個多餘的體積,稱為 無效空間 (dead volume),會破壞做好的梯度。

 ▲  回原主題     TOP

XP3340b

 

離子交換法操作要點

 

離子交換操作的關鍵在於 膠體是否平衡好

離子交換法是所有層析法中,最多樣、有效、方便的分離方法,但其機制也較為複雜且容易出錯,請把握以上各操作要點。

 ▲  回原主題     TOP

XP3340a

 

色層焦集法圖解

 

硬是把你擠到你應該停留的地方。

大部分男生都上過成功嶺,有些女生好像也有去過;不過,以後聽說就沒有了。 可惜之至,否則你可能在排隊的時候,突然體會到色層焦集法的原理。

有一年某生甲第三天才去報到,全連都已經整理好隊伍了,依照高矮整齊排成一列。 班長命令甲生插到隊伍中去排隊,條件是 左邊的人比他高,右邊的人比他矮。 甲生馬上依此條件進入隊伍,不管甲生從隊伍何處插入,只要遇到身高比他高的,他就往右移動;遇到比他矮的,就往左移,則一定能夠找到一個位置,符合班長的條件。很快地,甲生就在一個位置安定下來。

而班長的資料顯示,甲生左邊的人是 169 公分,而甲生右邊的人是 167 公分,班長問也不問甲生,馬上填入甲生身高資料為 168 公分;而甲生的身高是 168.3 公分,在誤差範圍之內。

色層焦集法等電焦集法 都是依如此原理運作的,兩者都可以在 膠柱膠片 上預先形成一個 pH 連續梯度;而樣本分子就像甲生,在此 pH 梯度中,找到與自己 pI 相當的位置;在此位置因為 pH = pI 之故,樣本不帶有電荷而無法移動,會被焦集成一色帶,並停留在自己 pI 的位置。

 ▲  回原主題     TOP   等電焦集法

XP3350a

 

生化分子的反應基團

 

細胞內的反應基團都不是很強。

有機化學裡的強烈反應基團,通常都不會出現在一般的生物分子上。像 KCN 的強反應性物質,對大部分細胞而言根本就是劇毒。最常見的都是一些中等程度的基團,如胺基或酸基等,者兩種基團也是組成胺基酸的重要反應基團,對蛋白質的性質影響極大。

雖然如此,這些中低反應性的基團,還是可以被利用來作為連接用的基團,例如胺基與酸基就可以連成胜汰鍵,是蛋白質的生合成方式。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基團,把配體耦合到擔體上去。

 ▲  回原主題     TOP

XP3410b3

 

專一性結合力量的構成

 

有兩大類力量,構成分子之間的專一性吸引力。

一是兩個分子之間,其構形有如積木般的互補,會因為凡得瓦爾力的關係,產生專一性吸引力 (見下圖)。另一則為兩分子之間,因為某些基團間產生了二級鍵,所造成的吸引力。通常兩個分子間的專一性吸引力的形成,這兩大類力量都會有貢獻。 親和性結合力量的大小,可以用解離常數來表示,一般解離常數至少在 10-6 以上才算有足夠的親和力 (也就是說一百萬對結合分子中,只有一對會解離開來)。

 ▲  回原主題     TOP

XP3410a1

 

構形互補的吸引力

 

凡得瓦爾力 是造成兩個互補平面之間產生專一性吸引力的主因。

凡得瓦爾力 是分子間微弱且短暫的吸引力,多發生在非極性的分子之間;雖然極性分子之間也會有凡得瓦爾吸引力,但其重要性則不若其它二級鍵。

繞在原子最外圍的電子依一定的軌道運轉,而此電子在軌道球面上的分佈通常是均勻的。當兩個原子漸漸接近時,這兩個原子上的電子會相互影響其分佈情形;若其中一個原子的電子分佈非常短暫地發生不均勻現象,則會導致短暫的偶極性產生 (d+d-),而這短暫的偶極性馬上誘導另一個原子上的電子,也產生電子分佈不均的現象,但偶極剛好相反 (d-d+)。 這兩個相反的偶極,便可以產生極微弱且短暫的吸引力,即稱為凡得瓦爾力。

凡得瓦爾力的存在太短暫,因此很容易就散掉;為了達致最大的凡得瓦爾力,兩個原子核之間,要保持在一最適距離;太近則因電子相斥而減弱,太遠則電子間的吸引力又不夠。這個最適距離,即為該原子的凡得瓦爾半徑。

又因為凡得瓦爾力實在很弱,因此要集合數十個凡得瓦爾力才能發揮作用。兩個巨分子間的接面,若其上的對應原子們,每一對都能保持在凡得瓦爾半徑上,則此二巨分子便可產生相當強的親和力量;這只有當兩個巨分子間的接觸面,剛好成為積木般的互補形狀時,才能達成。這種巨分子間的親和力,造就了非常多的細胞生理特性與功能,極為重要。

 ▲  回原主題     TOP

XP3410a2

 

例子:純化胰蛋白脢

 

先洗去無法吸附的雜質,再溶離下結合在固相擔體上的物質。

先把 胰蛋白脢抑制劑 CHOM 結合到 固相擔體 上,當含有胰蛋白脢的樣本 (A) 通過此擔體時,胰蛋白脢會被 CHOM 抓住,而把雜質洗掉 (B);雜質洗乾淨之後,再以很低的 pH  (2.05) 破壞其吸引力,而把胰蛋白脢溶離下來 (C & D)。因為胰蛋白脢在低 pH 下很安定,因此其活性都可以保持住,非常適用此種溶離方式。

純化結果可以用電泳來檢定,比較 A 與 B 可以發現,在 B 中有些色帶不見了 (灰色箭頭),而這些色帶卻在 C 中出現 (深藍色箭頭),但也多出一個色帶 (淺藍色箭頭)。若把 C 的樣本,同時以 SDS-PAGE 檢定,可以發現只出現一個色帶 (洋紅色箭頭)。請解釋以上這些結果。

 ▲  回原主題     TOP

XP3420d2

 

製備式電泳膠片

 

最簡單的製備式電泳裝置,可以借用一般的電泳槽。

製備式電泳操作通常都不會有很大問題,但要注意酵素活性的保持,以及回收率可能會偏低。有些不穩定酵素,根本不適合進行製備式電泳,要先以少量樣本試試看。

市面上所推出的製備式電泳裝置很多,尤其是 Bio-Rad 公司,一直在這方面有新產品的研發。

 ▲  回原主題     TOP

XP4100b1

 

製備式電泳操作

 

製備式電泳直接把所要的蛋白質色帶切下來溶離。

有幾個方法可以檢定蛋白質的位置: (1) Coomassie Blue 染色法; (2) 活性染色; (3) UV 照射呈像。定位後要把含有目標酵素的膠體切出來,進行電泳溶離,以收穫酵素。

 ▲  回原主題     TOP

XP4100b2

 

超高速離心的沉降係數

 

在很高的重力下,分子依照其密度的差異,會有不同的沈降速率。

超高速離心是一種較為不同的分離方式,與層析法、電泳法等所根據的分子性質,都不很一樣;大概只有超高速離心法,是依據分子的 密度 來分離的。 實際上,它有一個特別制定的單位叫 Svedberg unit (S),用來描述分子的沈降性質;S 除了與分子密度有關外,也與分子量、分子形狀、組成等有關。 因此,分子量大的,不一定沈到最底部,例如 RNA 的分子量一般都小於 DNA,但是因為捲繞情況比 DNA 緊密,因此其沉降係數比 DNA 高很多。 另外,同一質體的三種構形 (supercoil, linear, open curcular) 雖然都有相同的分子量,但沈降速率有很大差別。

 ▲  回原主題     TOP

XP4200a

 

如何分離這些大小物件?

 

像玩具總動員一樣來玩純化的遊戲。

要純化或分離出某種蛋白質,就要利用蛋白質之間某些 性質上的差異,例如它們的形狀、大小、比重等不同。

如上圖的假想例中有 12 個物件,其大小、形狀與比重都不完全相同。若我們要分離出其中的 5 號木球,首先用一大一小兩種篩子,就可去掉 1, 2, 3 號三個較大者,以及 9, 10, 11, 12 號四個較小者。剩下的 4 - 8 號都有相同的大小,但因比重不同,在一個裝有密度梯度溶液 (如甘油梯度) 的量筒中,7 號石頭塊很塊下沈,六號棉球又無法下沈,我們因此可以在中央部份收到木質的 4, 5, 8 號物件。然後把這最後的三個物件放在一斜坡上滾下來,5 號木球會因為形狀的關係滾得最快,而 4 號因為是方塊而幾乎不動,8 號則介於兩者之間慢慢滾下來。我們因此可以分離得到 5 號木球,同時也可分得 4 號及 8 號。

在實際生活裡,我們當然不會用如此笨拙的方法來分離這些東西,但其基本原理與蛋白質的分離與純化非常類似;我們的確利用蛋白質間分子量、分子形狀及密度的不同,或者分子所帶電荷不同,來作酵素的純化分離工作。

 ▲  回原主題     TOP

XP5120b

 

[PurX] [AnaX]

本網頁最近修訂日期: 2002/07/26

各圖片主題 可連結回去原文主題

  

Slide

  

圖片說明

詳細說明內文

 ▲  回原主題     TOP

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