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方法 卷一 |
▼ 生物技術核心實驗 BCT |
|
|
Biotechnology Core Techniques |
|
序 言 校長序 . 宋 序 . 蔡 序 . 誌 謝 | ||
Contents . Chapter 0 . Chapter 1 . Chapter 2 . Chapter 3 . Chapter 4 . Appendix |
|
台大總區總圖書館 Library Tower, NTU main campus |
校長 | ||
|
Preface by the President, NTU | |
校 長 序 |
||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世人面對的將是一個屬於資訊與生物科學的高科技世代。 |
||
台灣在資訊科技方面已經有相當好的成績與貢獻,在全球資訊產業的生產比重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生物科技方面,雖經過了五十年的基因熱潮,然而真正在醫藥、民生以及環境上的應用,則才漸漸進入佳境,蓄勢待發。台灣在最近的十年間,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也深深感受到生物科技的壓力。 |
||
因應這樣的浪潮,台灣大學在生物科技的發展與推動上,自有其不可豁免的責任與義務;而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生物科技的教學與研究。 本校各相關院系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一向就有良好的基礎與成果,這是發展生物科技的一大資產;而五十年來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分布在國內外產官學各界,形成一股隱形力量,成為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
||
為了集中力量發展生物科技的教學與研究,本校自一九九五年起就開始推動生物技術教學研究的整合,並且設立生物技術學程,配合教育部『生物科技教育改進計畫』,目前已逐漸成形。 生物科技是實驗科學,動手操作是極為重要的訓練,因此『生物技術核心實驗 BCT』課程的設立,得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生物學的中心教條,見證五十年來生物科學發展的精髓;本手冊就是此一課程的全部操作記錄,早在兩年前就已發行試用版,然而再經十四梯次的教學琢磨,才正式出版。 |
||
我們期望本書對台灣基礎生物科技人才的訓練,能夠有所貢獻;而這些基礎人才,或繼續深造貢獻於生技研發,或深入生技產業服務社會,或結合電腦科技創造新的科研領域,都能帶動台灣的科技實力,使台灣成為全球的科技版圖上一顆閃亮的明星。 |
||
國立台灣大學 校長 陳維昭 |
||
中華民國九十年元月 |
||
▲ TOP ▲
宋 | ||
|
Preface by Professor Sung, HY | |
宋 序 |
||
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之目標,在於藉通識教育與生物技術相關課程之整體規劃,以及學生實驗的環境及內容的改善,達到普及生物技術教育與培育生物技術專業人才之目的。 有鑑於此,教育部希望以此計畫達到各校整合校內所有與生物技術有關的系所,提出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方案,重新安排課程,秉持彈性修課的原則,讓學生針對個人興趣及研究的需要,選讀相關課程,並配合各校既有之基礎,朝生命科學、醫藥學、農業化學及生物技術科技等方向發展。 |
||
為達到上述計畫的目標,除了持續推動並督促各校執行本計畫案之外,編撰相關之通識課程與應用課程,及相關實習課程的教材益顯重要。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大學籌劃出版生物技術實驗參考教材。 『生物技術實驗』計有五本,由校總區相關系所教授及各方專家共同撰稿。 第一本為國立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於暑期開設『生物技術核心實驗』課程的實驗操作手冊,其餘四本分別為: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培養與轉殖、生物資訊學以及生化工程學;內容涵蓋各種生物技術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術、動植物細胞的培養、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操作方法,以及利用電子資料庫分析和擷取世界各地生物資訊,都有詳細的說明;應可滿足目前國內生物技術教學相關科目所需。 本教材深入淺出,對於改善大學部高年級及研究生的生物技術教學與實習之內容,應可達水到渠成之功效。 |
||
教育為百年之大計,是無形的,卻可深遠影響國家,若無紮實之基礎教育,則僅是停留在模仿階段之發展,不易達到創新的領域。教材本土化即是回應國內教育界長久以來的呼籲,藉以編撰適合國人的基礎生命科學的教材。 本人代表教育部,樂觀『生物技術實驗』如期付梓,以嚮各位讀者。 同時感謝國立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蔡嘉寅教授、教學組組長莊榮輝教授及其他相關系所的教授傾力協助,及教育部顧問室之指導,特以為序。 |
||
教育部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 農業組主持人 宋賢一 |
||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元月 |
||
▲ TOP ▲
蔡 | ||
|
Preface by Professor Tsai, CY, Editor in Chief | |
蔡 序 |
||
從反轉錄酵素及限制性內切酵素被發現之後,生物科技的發展可說是日新月異,特別是最近十年來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目前全世界生物技術的主要研發目標,在醫藥及動物方面包含基因治療 (gene therapy, 含運送方法)、疫苗 (vaccines)、合成藥劑 (synthetic drugs)、DNA 藥劑 (synthetic DNAs)、治療性的 ribozymes (therapeutic ribozymes)、抗體工程 (antibody engineering) 及組織工程 (tissue engineering) 等。 在農作物方面則著重於抗蟲、抗病毒、抗菌、控制雜草、營養食品 (nutritious foods),花色與後熟問題,以及如何以植物做為『工廠』生產各種特用化學品及天然資源等問題。 由於這些前景及其影響,在各類科技之中,此一新興性生物技術被認為將繼電腦資訊之後,成為廿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科技,其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包括了醫藥、食品、農業、林業、畜產、漁業、環保及特用化學品等,關係人類福祉極為巨大,先進國家無不競相投入巨額人力、財力,進行教育與研究發展工作。 因此生物技術亦成為目前政府極欲推動的重點科技之一,主要目的在於提升國家競爭力,使產業得以升級,讓台灣成為科技國。 |
||
教育部為了落實生物科技人才培育之推動,乃於民國八十六年七月提出『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並委託台大於八十七年編輯『生物技術實驗教材』供國內教學之用。 感謝學者專家們熱誠的參與,終得於如期完成工作目標。 本教材共分五卷: 第一卷為『生物技術核心實驗』(Biotechnology Core Techniques),第二卷為『分子生物學技術』(Techniques for Molecular Biology),第三卷為『細胞組織培養與轉殖』 (In Vitro Cultures and Transformation),第四卷為『生物資訊』(Bioinformatics),第五卷為『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希望這些教材能有助於生物技術之教學。 |
||
由於時間匆促,編輯上仍未達預期的目標 (譬如索引仍有待完成),因此請各位先進及讀者們,能對此試用版本多提供寶貴意見,以便在短時間內加以修正出版。 |
||
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籌備處 主任 蔡嘉寅 |
||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元月 |
||
▲ TOP ▲
Acknowledgements |
||||||||||||||||||||||||||||||||||||||||||||||||||||||||||||||||||||||||||||||||||||||||||||||||||||||||||||||||||||||||||||||||||||||||||
誌 謝 |
||||||||||||||||||||||||||||||||||||||||||||||||||||||||||||||||||||||||||||||||||||||||||||||||||||||||||||||||||||||||||||||||||||||||||
要感謝一路走來的所有教師 、助教與助手,沒有他們就不會有 BCT |
||||||||||||||||||||||||||||||||||||||||||||||||||||||||||||||||||||||||||||||||||||||||||||||||||||||||||||||||||||||||||||||||||||||||||
|
||||||||||||||||||||||||||||||||||||||||||||||||||||||||||||||||||||||||||||||||||||||||||||||||||||||||||||||||||||||||||||||||||||||||||
|
||||||||||||||||||||||||||||||||||||||||||||||||||||||||||||||||||||||||||||||||||||||||||||||||||||||||||||||||||||||||||||||||||||||||||
▲ TOP ▲
■ 最近修訂日期︰ 200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