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則

研究生涯

下一則

 
 
 

(8) 演講的緊張與焦慮可以對應

 
 
 
 

理查費曼 (Richard Feynman) 天生有洞察事物實相的能力,非常透徹地看到物理世界的本質,並且在科學上以圖形方式 (費曼圖) 說明粒子的物理性質。在看過他的 傳記、許多 軼聞 以及 BBC 的紀錄片 No Ordinary Genius,瞭解其為人與生活後,我認為他是一個『覺者』;也就是能夠徹底瞭解世界運行的原理,並悟得人生本義,通達所有事理的人。『佛陀』是釋迦摩尼的稱號,是當時印度語 Buddha 的譯音,翻譯成中文就是覺者 (假如用台語念佛陀兩字,就會覺得與 Buddha 很接近)。佛陀在兩千多年前的世界,沒有現代科技基礎,卻也能洞悉生命的本質,並且提出許多教誨,教人如何看清實相,了悟 菩提 (菩提就是 察覺實情)。

        像費曼這樣的覺者,在面對愛因斯坦等大人物演講,居然會 緊張得發抖 (當時的研究生費曼可能還沒得悟)。但當他開始訴說他所熱愛的物理學,專注地投入研究,就忘記緊張,並獲得大師們的肯定。他的對應方法是:『只要我專心思考物理,腦中就無雜念,就不會緊張。因此開始報告後,我根本不知道聽眾是誰。我只是在說明物理,簡單極了。(別鬧了,費曼先生) 由費曼的例子,我們知道任何人都會緊張,但是緊張是可以克服的,費曼非常自然地展現這個事實。當費曼在專注物理思考後,腦中就可以除去雜念,其實與佛陀教大家以數息打坐的方法,進入『定心』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

        緊張可能是動物所共同演化出來的特質,在早期弱肉強食的生物圈裡,逃避被吃掉的能力,是延續物種繁衍很重要的因素。 一隻緊張的老鼠先祖,可能比一隻不太緊張的長毛象,更能逃避獵食者的吞噬。而一旦被吃掉,獵食者就會把各種巨分子消化掉,成為單位小分子,引為自用;被吃掉的生物無法再繁衍自己的遺傳物質,在演化上消失。因此,緊張是來自被毀滅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造成各種生理上的反應,例如發抖、流汗、肌肉緊張等,而荷爾蒙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種特質延續至今,似乎沒有減弱的趨向。

        因此,緊張與恐懼的本意是有利於生物,但也會給生物帶來很多困擾,例如有些生物在面對恐懼時,反而會緊張得跑不動。人類的恐懼感因此是與生俱來,這種基因深埋在細胞中,可能由一大群相關基因,共同操弄著你的緊張與恐懼。短期內顯然無法自細胞核中,移除那些製造恐懼感的基因,所以我們只能面對、接納,體認其乃生物本性;且在面對恐懼時,不要提醒自己說『我在恐懼了』,這樣只會使恐懼『增幅』以致一發不可收拾。更糟的是,多數生物對恐懼的反應就是逃避,不敢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當我們抓一隻小白鼠時,大多拉著他的長尾巴,小白鼠害怕往前衝,我們就越好抓;若有一天,這隻小白鼠突然開竅,不再逃避,反過來看看誰在抓我,並且回頭來咬手指,抓的人一定鬆手。其實古人早有許多對策,例如英諺『fight or flee』就是至理名言;遇到強敵,若不能逃跑,就面對戰鬥。因此,最好的態度,就是面對恐懼,冷靜分析問題,找出生路。

        日常生活中的焦慮與緊張是難免的,但若光只是憂心嘆氣、自怨自艾,沒有任何對應行動,這種因循與逃避所造成的後果,將十分嚴重。因為逃避而無法解決問題,使人更不想去面對,如此來回增幅造成惡性循環,使得問題有如黑洞一般,吸掉你所有能量與時間。有一個簡單方法可能逃出此種漩渦。首先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坐下 (關掉音樂、拿下耳機),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一條一條寫出你的大小問題,任何會使你擔心的事都要寫出;然後對各條事件編號,最嚴重的列為第一條,全部整理好之後,可依照號碼重新謄抄一次。經常是,在條列與排序過程中,你的焦慮已經去除大半 (雖然問題還在那裡);因為大部分人並非真有什麼大問題,都是許多小問題的交互作用,產生模糊而混雜的不安感,然後以上述的增幅循環坐大,加上不敢面對這個模糊的恐懼,使得『敵人』看來更恐怖而難以解決。再來,先把容易解決的問題找出,寫出對治辦法 (以及執行時間) 後放在一旁 (例如:電腦壞了 下週一上班馬上送修)。接著,把短期內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做上記號,也放在一旁 (譬如:擔心台灣發生大地震)。剩下的,就是你目前最應該努力面對的,也就是問題的核心。到此,你應該是在暴風雨的黑暗大海中看到燈塔了。

        研究生的生涯裡,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時要把你的工作成果整理出來,向老師、同學或正式的開會報告,我相信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大挑戰。一聽到被指定某日報告,都會心頭一驚,然後馬上想辦法脫身,但這種期望或企圖八九不會成功。發現逃不掉之後,就開始緊張起來,隨著日子逼近而生活在恐懼中,有的是實驗結果不理想,有的害怕公開演講。我的建議是:及早規劃充分準備無數練習誠懇演出

及早規劃  平常就要把實驗結果整理出來,建議直接用 PowerPoint 製作,這是大多數實驗室的報告平台,也是你最後論文口試的通用格式。通常一張結果的作圖,放在一張幻燈片中;若有必須比較者,就以相同大小並排陳列在同一張。在確定報告日期後,先訂出一張時間表,規劃整個準備工作的流程,並確實執行。 要特別提醒,First Draft 的完成,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里程,一定要力行此點。

充分準備  報告用的幻燈片,是整個準備工作的核心,幻燈片的製作方法,在『製作幻燈片的方法』有很詳細的說明或建議。只提醒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 幻燈片上的文字不能有錯字,一定要再三校對檢查。

無數練習  當幻燈片準備得差不多之後 (不必等到完全做好),就要儘快練習講演,因為在練習的過程,可能會回過頭去改幻燈片內容。要抱著讓大部分聽眾都聽懂的心態去講,並且體貼地在幻燈片上加註一般學生可能不懂的名詞或原理 (演講時不一定要口頭唸出)。從頭到尾的正式練習,至少要五次以上,後面幾次要找好同學幫忙當聽眾,並提出他們聽不懂的地方,再加改進。

誠懇演出  到了報告當天,若已循上述過程準備與練習,而你的實驗結果也不錯,相信一定就會有相當的信心與期待。若還是緊張,就想想費曼的例子,撐過前面五分鐘後,就會順暢起來。報告的時候,發音要清晰明白,不要忘記使用雷射光筆指示幻燈片上的正確位置,誠懇地交代每一張幻燈片的重要結論,注意整體的前因後果,把報告當作說故事一般。要早一點去教室準備硬體工作,因為電腦與投影機的連線有時會出一點問題。

        光頭影帝 尤博連納 (Yul Brynner) 拍了很多電影,但其一生都在演舞台劇『國王與我』,演技與經驗都是一流。有一次在舞台劇開演前,記者在後台看到他正在做一個奇怪的動作,面對牆壁並以雙手用力推牆面。記者就問他在做什麼,尤博連納很老實地說自己很緊張,以雙手推牆開闊胸肌,可以減緩緊張所造成的聲音抖動 (舞台劇要唱很多歌)。由這段故事,得到兩個啟示:即便如尤博連納般的影帝,也是會緊張;第二,若你真的緊張,則拉開胸肌有助於舒緩之。

        再說一個我自己的祕密。獲得博士學位以前,我本來對公開演講相當自信,可能因為家父是小學教師的關係;但是在一次學術演講失利後 (其實也沒有很嚴重),就患得患失起來,開始對講課有恐懼感,尤其聽眾當中有人交談時更容易發作;雖然努力想去克服,但這個陰影始終不散。早期上 生物化學甲 課程時,我所攜帶的幻燈機盒子裡,隨時放有一包衛生紙,以備緊張到想拉肚子時使用;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幾年,從來沒動用過那包衛生紙。後來漸漸能與自己的恐懼相處,但也因為這樣的緊張,造就出我對生化課的超級努力,以萬全的課前準備來安撫我的緊張;上過生化甲的同學,可能從未發覺這件事。現在我已經不會那麼緊張了,但自己稍可察覺,上課好像失去某種張力,那是由遑恐所驅動出來的果決與熱忱,一起緊繃出來的生命活力。現在倒是有點懷念那種情緒。因此,緊張與恐懼並非難以擁抱的東西;對我的生化課而言,甚至 演變成一種想念。

        其實不只是演講緊張,生物通常都生活在不安當中;當我在戶外餵 Poki 喝水時,他會不時地中止喝水,抬頭起來警戒是否有人偷襲。想想我們的社會中,還真是有很多令我們不安的事物或天災,雖然緊張與恐懼會給生物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但的確有助生物躲過災難。具有反省能力的人類,也以宗教或其他方式,發展出克制緊張與不安的門道;而當一個人真的能夠瞭解自己的恐懼,並與其自身的緊張和平相處,那麼這個大千世界對他來說,就是極樂淨土。在費曼的晚年,發現他好像真的達到佛陀在幾千年前所描述的那種境界。

 

 
 
 

參考連結:製作幻燈片的方法

 
 
上一則

研究生涯

下一則

TOP

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