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基礎 Biochemistry Basics 2008

核 酸 Nucleic Acid  投影片  N1 - N2 - N3 - N4

回核酸 2

講義下載

   

 

 

 

N3-1

DNA 的性質與其雙螺旋構造有密切關係,當雙螺旋鏈解開之後,即為 DNA 分子的變性。但 DNA 分子很容易復性,回復原來的雙螺旋構造。在這一開一合之間,若加入其他的核酸分子,即可進行雜合反應 hybridization,檢定兩種核酸分子序列是否相似。

N3-2

除了 作為遺傳信息的傳遞外,核苷酸的單位小分子也在很多的生理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其影響範圍非常廣泛。上面所提示的三種功能,是很多生物都具有的基本功能,顯示核苷酸在演化史上的時間非常久遠,更加強了核酸可能在早期地球演化過程中,是最早具有演化及複製功能的巨分子。 另外,腺嘌呤 (adenine) 一直活躍地參與這些生理功能 (ATP, cAMP, NAD+),暗示腺嘌呤在早期分子演化上的主角地位。

Adenosine 可結合到人類某種神經細胞表面的受體,接著引發一連串信息,主要是 cAMP 及其下游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梯瀑反應,最後導致該神經元細胞反應遲鈍,因此是一種催促『休息』的信號。而咖啡所含的咖啡因,構造很類似 adenosine,可阻礙後者與此受體結合,因此防止神經細胞之遲鈍化,導致咖啡有提神的效果。

有關咖啡的提神效果研究可參考 Nature (2002) 418: 734 (Full text)。

N3-3

細胞 內有許多合成方向的反應,都需要核苷酸的參與。例如肝糖的合成路徑中,葡萄糖是以一種活化的形態加入的,稱為 UDP-Glc,它又是由 UTP 與 Glc-1-P 經催化而成。在上述的例子中,葡萄糖要經兩次修飾,第一次是磷酸化,由葡萄糖與 ATP 受 hexokinase 催化變成 Glc-1-P;再來便是和 UTP 結合成 UDP-Glc。

問題:上述兩種把葡萄糖活化的步驟,都要消耗不少能量,為何要如此麻煩?

可以把上圖葡萄糖加入肝糖的反應過程,看作小朋友 (Glc) 到主題樂園去玩,首先要在門口花錢 (ATP) 買票,在手臂上蓋了一個章 (成為 Glc-1-P),便可進入園區;然後,看到一種把很多小朋友一個接一個連接起來的遊戲,但又必須花錢 (UTP) 變成 UDP-Glc,才能進去玩。做這些修飾的目的,有些是要限制出入的自由 (Glc-1-P),有些是要變成有資格的基質 (UDP-Glc),可以被負責催化的酵素辨認。請注意,一旦買了第二段票變成 UDP-Glc,事實上還有很多遊戲可以玩,除了上述的肝糖合成遊戲,也可進行其它主題的反應 (例如纖維素合成、蔗糖合成等)。

N3-4

DNA 的功能主要是貯藏遺傳訊息,而其最重要的生化性質,就是兩股核酸長鏈以加熱方式分開,稱為變性。兩股核酸分開後的最大改變,就是鹼基全部暴露出來,而鹼基在紫外線 260 nm 附近,有強烈的吸光,稱為核酸變性的 hyperchromic effect。

經加熱變性後的核酸,若慢慢回復室溫,則兩股核酸上的鹼基,會自行尋找正確配對,因而捲繞回原來的雙螺旋構造,稱為復性。核酸的變性復性現象與蛋白質很相像,並非所有的蛋白質分子都可以正確復性,但核酸卻可以相當正確地找回原來的配對。注意回復溫度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失去配對的正確性。

N3-5

若把 DNA 逐漸加溫,分子間的活動力越來越大,也越難維持兩股間的吸引力 (是由哪一種力量所構成?),到達某一溫度後,兩股一下子分開來,期間的鹼基對全部外露,會增加此 DNA 對紫外光的吸收能力,稱為 hyperchromic effect。其實兩股 DNA 間的吸引力還算相當強,因此不到一定溫度,兩股不會散開來。而每一種 DNA 兩股間的吸引力大小不同,各有其特定的解開溫度,稱為 Tm (melting temperature),是每種 DNA 的特性。

N3-6

為何 每種 DNA 的 Tm 都不一定相同? 因為兩股間吸引力比較大的,其 Tm 就比較高;而兩股間的吸引力為何有大小之別? 那是因為兩種鹼基對中,AT 之間只有兩個氫鍵,而 CG 間有三個氫鍵,因此 GC 含量越多的 DNA,Tm 就越大。

N3-7

除了 GC 含量會影響 Tm 外,溶液中的離子濃度也有很大影響。若溶液的離子濃度低,則 DNA 的 Tm 也會降低。因為離子可中和兩股 DNA 分子上的強大負電基團 (磷酸),若離子濃度太低,則兩股磷酸負電無法有效中和,造成兩股互斥而使得 Tm 下降。因此,注意不要把 DNA 溶在純水中,純水中沒有離子中和效果,兩股 DNA 互斥造成變性而沈澱。

問題:RNA 則無此問題,可以溶在純水中,為什麼?

N3-8

GC 含量較高造成兩股之間的吸引力加強,因此 DNA 分子密度會顯得比較高。另外,由上圖可發現各種生物的 DNA 中,所含的 GC 成份可能相差很大,有低至 40%,也有高至 60% 以上。

問題:有一大類古生菌,專門生長在溫泉地區,生活環境的溫度很高,請預測這種生物的核酸當中,GC 的百分比應該如何?

N3-9

把各種生物的基因體取出,經變性分開兩股後,再慢慢降溫復性,則發現各種生物復性所需要的時間不同。可以預測越複雜的基因,其復性時間越長,上圖結果的確支持此一預測。圖中的 C0t 代表測試核酸的濃度 (C0) 與復性所需時間 (t) 的乘積,通常若把核酸濃度固定,則只需考慮時間,因此橫座標可直接看成復性所需要的時間。每一條曲線,由左上到右下方看,顯示復性的比例越來越多 (圖的下方 1.0 代表全部都復性成功),而以其中點 (0.5) 作為比較的基準點。

問題:由這個實驗請整理出,有哪些因素會影響 DNA 的復性速度?

N3-10

DNA 變性後可再黏合復性,回復原來的雙股核酸。若取兩種不同來源的 DNA,經變性後混合在一起,假如兩種 DNA 的序列同質性高,則可能會雜合為混成的雙股核酸。也可使用已知序列的核酸小片段,作為探針 (probe) 與 DNA 雜合。

一般實驗操作上可先把樣本 DNA 經電泳分離後,轉印至尼龍膜上,再以放射性探針進行雜合,稱之為 Southern hybridization。 RNA 雖是單股,但也可以在電泳後,與其互補的 DNA 探針雜合,則稱為 Northern hybridization。

N3-11

探針 的來源有很多,上圖舉出一例,說明可以由已知蛋白質的一小段胺基酸序列,回推其核苷酸序列,並依此序列進行人工合成探針。

注意對應同一種胺基酸的核酸密碼,可能有數種,例如 Ser 就有 UCU, UCC, UCA, UCG , AGU, AGC 等六種可能,稱為密碼不確定性 (codon degeneracy)。這樣合成人工探針時就會比較麻煩,有幾個對應之道:(1) 把所有可能的密碼全部合成,則探針成為一種混合物,各種可能的序列都有,其精確度降低;(2) 調查該種生物的密碼使用習慣,並選擇較常使用的密碼;(3) 參考不同生物來源的同源基因序列,抄襲所用的密碼。當然,這些方法都各有缺點,好消息是 DNA 的復性,有時不太計較兩股序列是否百分之百互補,有時只要大部份序列配對正確,就可以順利復性。而我們可以控制雜合的條件 (溫度、離子濃度),來調整復性的嚴苛度 (stringency),以便得到我們想要的配對精確度。

問題:假如你利用上述原理製備探針,是由已知的胺基酸序列回推核苷酸序列,那麼在使用此種探針進行雜合時,應該要用高嚴苛度,或是低嚴苛度的復性條件? 。

N3-12

合成 探針經放射性磷酸標定後,可用在 Southern blotting 上,與未知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雜合反應。目標基因在細菌染色體中,實驗時必須先把細菌溶解,然後以化學反應使核酸變性,露出單股 DNA,才能與探針進行雜合反應。

N3-13

探針 雜合反應的做法實例。

菌落在培養皿長出來之後,先以濾紙複印得菌落,利用氯仿把細菌溶並解釋出核酸,然後以變性解開核酸雙股,再加入標有放射線的探針,進行雜合反應。若某菌落中含有目標基因,便會與探針成功雜合,該菌落的位置便會出現放射線影像;然後再回去挑出原來培養皿上面的菌落,大量培養後可純化目標基因。

本圖接續 N1-27 頁分子群殖,在培養基生長的各個菌落,可以用探針經雜合反應挑出所要的目標菌落。

N3-14

Southern blotting 轉印方法: (1) 將核酸以洋菜電泳分離開來;(2) 利用毛細作用把電泳片上的核酸色帶轉印到尼龍膜上。下頁:(3) 取下轉印膜並使核酸變性;(4) 加入放射性探針進行雜合反應;(5) 以放射性顯像觀察所雜合到的色帶。

N3-15

Southern hybridization 到現在都還是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必備工具,數十年來在基本做法上沒有太多改變。而基因晶片所根據的原理,還是類似 Southern hybridization 的雜合反應,只是雜合對象的數目變得很多。

N3-16

基因 晶片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類似 Southern blotting 的核酸雜合反應。但是比起一般的毛細管轉印雜合,有幾點不同:(1) 以極細微的色點替代電泳色帶;(2) 一次可以處理上千萬個核酸色點,因此對同一樣本可有上千萬個測試;(3) 樣本所需的量極小;(4) 偵測方式簡便快速,也配合電腦比對分析。

基因晶片看起來很炫,也有其實質的效用。但晶片最重要的靈魂,還是在那一公分見方的小玻片,上面所點的到底是何種 DNA。也就是說,每一個點上的 DNA 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若這些 DNA 能夠明確指示某種關鍵性疾病的有無,則這塊晶片便是無價之寶。這些重要的 DNA 要從哪裡來? 當然還是要經由無數的基礎研究,獲得對生物的深刻瞭解後,所得到的基本知識。

晶片製作過程是一種技術 (technology),而晶片上必須點上何種 DNA,便要靠基礎科學 (science) 來提供,兩者是不一樣的,但絕對相輔相成。其他很多方面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大學裡的教學與研究必須並進,不能偏廢,大家都知道。然而,目前台灣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國本。那就是在研究上,大家只重視可以馬上應用的技術,不太支持長期的基礎科學研究;在大學裡,教授又只重視如何發表大量論文 (不管有沒有用),不太花時間在教學的努力與改進上。

可參閱 Friend SH, Stoughton RB (2002 四月) 神奇的 DNA 晶片。科學人 2: 40~48

N3-17

ABC type (ATP-binding cassette) pump 是一大群細胞膜上的輸送幫浦,消耗能量以便主動運輸物質通過細胞膜。 其中的某些 pump 可以被癌細胞利用來輸出化學治療的藥物,因而產生抗藥性。這種膜幫浦的構造與胺基酸序列,都有一定的特徵,就是都要有許多穿透細胞膜的疏水性片段,並且一起圍繞成一個通道。

請複習 P3-18 有關膜蛋白的特殊構造,ABC type pump 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N3-18

癌症病人的化學治療不成功,則殘存下來的癌細胞會啟動基因中某 ABC type pump,把化學治療的藥物送出細胞,成為可以抵抗化學療法的突變株。上圖 a, b 分別標出化學療法前後,癌細胞中 ABC type pump 的改變,可用專一性抗體辨認之。先把樣本經過電泳,然後轉印到硝化纖維紙上,再用抗體標定出 pump 的位置。這種類似 Southern blotting 轉印方式,並且用抗體來偵測蛋白質的方法,稱為 Western blotting。除了 Southern 是真的有此人物之外,Northern 與 Western 都是科學家後來故意創造的名詞。

N3-19

其實 這些 ABC type pump 的基因一直存在細胞內,由 Southern blotting 可以看出,癌細胞產生抗性的前後,都可偵測得到此基因,只是含量有點不同 (a → b)。 但是由 Northern blotting 檢查 mRNA 改變量,發現只有具抵抗性的細胞,才會表現出 mRNA (右上圖)。

本網頁最近修訂日期: 200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