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基礎 Biochemistry Basics 2008 |
回蛋白質 1.4 |
|
|
||
■■■ |
四級構造 的妙用,可以 血紅蛋白 (Hb) 與 肌紅蛋白 (Mb) 的例子說明。 Hb 是四元體,有所謂的四級構造;Mb 為單元體,只有三級構造。四元體的 Hb 在血液中循環,到肺部攜帶氧分子,然後送到肌肉,交給單元體的 Mb。 細胞為何有如此的安排? 其目的與機制又是如何? 請注意 Mb 的四元體雖然看起來都很相似,其功能也都一樣,但卻是由 a 及 b 兩種次體以 a2b2 兩兩配合而成。這兩種次體,是分別由兩個獨立基因表現出來,在細胞質中各取兩個組裝起來。 |
Hb 在血中循環,經肺泡取得氧分子,運送到肌肉中,下載給 Mb。因此 Hb 必須知道,何時該吸收氧分子,何時該放出。也就是說 Hb 必須有感應氧分子濃度的能力,同時還得做出吸收或放出的動作。這些能力都源自其四級構造的組成。 在靜脈中 Hb 大都不載有氧分子,這時候它的四個次體分子,都處於一種休息狀態,結合區不容易讓 heme 接受氧分子。 當 Hb 循環到肺部時,環境的氧分子濃度提高了,當四個次體的任何一個分子接上一個氧分子後,馬上會牽動其它次體,使得其它次體的分子構造舒張,變得很容易接受氧分子。因此在肺部的 Hb 都很容易地滿載氧分子,經動脈輸送至肌肉。若當時肌肉相當勞累,需要大量氧分子的補充,其酸鹼度會降得比較低,Hb 就更容易釋出氧分子,而 Mb 則一昧地吸收 Hb 所下載的氧分子,並無調節作用。放下氧分子的 Hb 就回復休息狀態,循著靜脈流回肺部。 蛋白質的實際構形,都不是固定不動,其分子會有某些程度的運動,上述的 Hb 分子也是如此。當其處於休息狀態時,是分子較為緊密的構形,稱之為 tense (T) 型;反之,若其構造較放鬆,則基質或其結合對象比較容易進入,稱之為 relaxed (R) 型。 T 與 R 型的變化,對酵素分子的活性調節也很重要,在酵素部分會提到。 問題:想像一下,若血液中只有 Mb,則人類的生理會有何種改變或災難? |
Hb 血紅蛋白是很有智慧的分子,它的行為曲線呈現一種 S 型的方式。也就是在低氧濃度時,它對氧分子的吸收作用並不強,但在高氧濃度時,就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反之,Mb 就不管氧濃度如何,一昧地吸收所有的氧分子。這是因為兩者所分佈的地點不同,所負擔的生理意義也不同。 上圖比較了 Hb 在運動中的肌肉,與在動脈中的攜氧能力,有顯著不同。因此 Hb 會在高氧濃度的肺部中盡量攜帶充分的氧分子,等循環到肌肉的低氧濃度環境,便會大量釋出氧分子,給在地的 Mb 去攜帶,以便供給肌肉細胞使用。 問題:由上圖看來,Hb 感受氧的濃度大約是多少? |
血紅蛋白 貯藏氧分子的地方,是在其分子上的 heme,heme 分子中央有一個鐵離子,氧分子便是與此鐵離子結合。鐵在 heme 上面是被四個氮以配位鍵抓住,但是過渡元素的鐵原子可以有六個配位鍵,另兩個則由 Hb 的兩個 His imidazole 側基所供應。但是 E7 上面的 His 結合較淺,並有一空間讓氧分子取代,如此則可攜氧。 問題:上右圖由 X-ray 繞射顯像可以精準地看到這些鍵結情形,你知道這張看來像地形圖的立體構造,是如何畫出來的嗎? ■ 請到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e) p. 136 查看決定蛋白質構造的幾個方法。 |
原先 沒有氧原子時,E7 His 與鐵的配位並不強,因此 heme 平面稍稍被 F8 His 拉過去,呈現一點凹面。若氧分子進來取代 E7 His,就會把此平面拉平,而 F8 His 也會跟著被拉動,並牽動整條 F8 helix。此一牽動波及整個分子,且傳到其它的 Hb 次體上,拉動他們的分子結構 (T form → R form),使得氧分子很容易進入。 這樣的結果是,若 Hb 分子上的任何一個次體接受到氧分子,將會使得其它的幾個次體構造改變,大大提高它們結合氧的能力,是一種感受環境氧分子的機制。因此,環境的氧分子濃度可調節 Hb 的攜氧能力,使 Hb 能夠判斷何時要吸收,何時要放出氧分子。 有沒有覺得 Hb 比 Mb 有智慧? Hb 很清楚自己何時應該努力工作,何時可以休息;而 Mb 只是一昧豪奪,拼命吸收,沒有節制。 問題:Heme 並非蛋白質,必須經由代謝路徑製造之,比較麻煩且耗費能量。然而由上述 heme 的功能看來,heme 的構造沒辦法以胺基酸的組合來取代,請說明之。 ■ 請先到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e) p. 855 查看 heme 的合成代謝路徑。 |
這張 卡通當然是 I. Geis 所繪,相當傳神地表現出,Hb 四元體分子間的牽動,以及影響分子構形的程度。Geis 的蛋白質立體繪製,都依據精確的科學數據,因此上圖的抖動情形都是相當接近事實的。 ■ 請到 Wikipedia 查詢 hemoglobin,就有上右圖的動畫。 |
使用 四方聯郵票有點像四級構造的機制。當你要撕下第一張郵票時,要撕兩次,最為麻煩。第二及第三張只要各撕一次,然後第四張根本不用撕。這是因為每次撕開時,都會改變其他郵票的環境。 |
上圖 由左至右依序說明,如何一級一級組成血紅蛋白的最後構形,而形成一個有活性的分子。有很多蛋白質在三級構造即有完整活性 (如 Mb),但有些則需要再組成四級構造 (如 Hb),以利更複雜的生理功能。 問題:請自己思考這個問題,就是四級構造的各次體之間,是由何種力量所連結? |
蛋白質 的四級構造區分,不只是構造的組織方式,而且有生理功能上的重大意義。 單獨看一級構造時,其胺基酸序列只是一條胺基酸的連續排列,沒有人能說它是有生命的。 當此胺基酸序列漸漸捲成二級構造,生成 a helix 及 b sheet 等固定結構,再集合成三級的獨立單位,蛋白質因為有了固定的構形,產生了催化活性或生理功能。而當數個如此的三級構造進一步組成四級構造,分子似乎會有思辨能力,知道何時該有較大的活性,何時該休息。具有活性的蛋白質巨分子,已經是生命細胞的基礎;而具有辨別力的四級構造,則似乎有所謂的智慧了。 回想一下宇宙的生成,起先是基本粒子的組成,接著是一連串的組合,由小分子組成巨分子,到了巨分子的蛋白質,竟然還是繼續以組合來達成某些特定的功能。這些大大小小的分子,組成了細胞膜、染色體、器官組織等,也組成了生命。 |
蛋白質 這樣一級一級地組合,其目的當然是要組成具有活性的分子,最好還能有調節作用。那麼,這些目的是如何達成的? 這是因為蛋白質分子形成了特定的立體構形,利用此構形達成其生物活性。由四級構造推回去,可以發現構形的根本,就是一級構造的胺基酸序列,因此蛋白質的序列就是活性的根本,再往上推核酸序列就是生命的源頭 – 核酸。這樣當然非常正確,也合乎所有的生命法則。但是真正的生命現象還稍微複雜一點。 若以演化的全面性角度來看,構形的重要性,有時會凌駕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或者核酸序列。血紅蛋白的演化歷史極久,所散佈的生物種類也非常多,當比較各種遠近親緣生物的血紅蛋白時,發現各種生物的蛋白質序列,因為演化的關係而有相當大的變異,但所有 Hb 的分子構形,卻大致不變。而一些重要位置的胺基酸,例如與 heme 結合的胺基酸永遠不會改變。 因此,若有人問你到底蛋白質的序列重要,還是它的構形重要? 他一定是在找你麻煩。 折衷的回答是,整體來說,當然要靠正確的胺基酸序列,才能有正確的構形;但是,假如胺基酸要變化,只要維持正確的構形,那蛋白質大致是活得下去;然而,那些對構形或者活性具有關鍵性影響的胺基酸,則絕對不能改變 (其所對應的基因序列也不能變)。因此,兩者是互為裡表,互相影響。 胺基酸的突變,因此有的不很嚴重,有的可能就會致命;鐮形血球就是因為血紅蛋白分子上的一個胺基酸突變所造成的。這個研究由 Pauling 所主導,他也把這種源自分子層次變異,所造成的疾病命名為 molecular disease。 |
鐮形血球 是因為其中的血紅蛋白,有一個胺基酸突變,由 Glu 變成 Val,側基變成較大的非極性基團;此一改變,剛好使得血紅蛋白能夠一個接一個地連結起來,成為一個巨大的長條狀構造,其長度可到把血球撐開來,看起來像鐮刀,因此稱為鐮形血球。 這種突變會造成呼吸困難而致死,本來應該無法在地球上生存,但是在非洲瘧疾肆虐的地區,卻意外的發現,瘧疾原蟲無法在鐮形血球中寄生,因此反而成了有利的基因。 問題:你能否把 Glu 與 Val 的分子構造精確畫出來?以便比較其分子大小與帶電性,然後考量這樣的改變,如何影響一個分子? |
構形 幾乎是蛋白質的一切 (稍微保守一點)。 蛋白質的各種功能中,沒有任何一項是與其構形無關;也可以說是蛋白質的外形,造就了它所有的功能;而形成正確構形的指令,就藏在其一級構造的胺基酸序列當中。 另外,絕大部份的性質,也都與構形有關;只有分子量、等電點,並不在乎有無正確構形,主要是決定於其胺基酸的排列順序。因此,蛋白質的一級構造可說極為重要,但只有一級構造還是無法順利推算出正確的蛋白質構形,到目前都還是科學界的一大挑戰。 幾年前,我曾懸賞若能舉出任何蛋白質的功能,與其構形無關,我將付出一千元台幣。到目前沒有人領賞,這個挑戰還繼續有效。(哈哈!我一定贏。因為 ... 所以蛋白質一定不會有活性的。) 。 |
蛋白質 為何要再聚成四級構造? 原因不外 (1) 蛋白質或酵素活性的調節與 (2) 組成生物的構造。Pyruvate dehydrogenase 是極特殊的酵素複合體,包含三種酵素,剛好可以催化三個連續的反應,這樣的複合體,可使反應效率增加很多。 ■ 請先到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e) p. 604 查看 pyruvate dehydrogenase 的基本構造;p. 182 看 actin 及 myosin 的肌肉構造與功能。 |
有些 催化連續反應的酵素群,可能聚集在一起,則上一個酵素的產物,就很快可以被下一個酵素用為基質,增加反應速率。這種組合方式,在細胞中也很常見。 ■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粒線體膜上的電子傳遞反應。請先到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e) p. 697 大致先看一下,是非常重要的生理程序。 |
a Helix 有時會兩兩交纏,形成叫做 coiled coil 的構造,後者再集合成更複雜的構造。這些構造已經很難去分辨是那一級的構造,通常作為構造性的細胞材料。像上圖的角質素,是由許多 a 螺旋一級一級地組合,可以組成像羽毛、指甲、牛角般硬度的物質。蛋白質可以做出如此廣泛而性質不同的種種物質 (從牛排到牛角),實在令人驚嘆。 ■ 請到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e) p. 126 查看 keratin 的構造,看它如何組成毛髮。 |
另一個 常見但是同樣複雜的超級構造,就是病毒的蛋白質外殼。病毒外殼也是由基本的小單位蛋白質,依照其自身之組合規律所組成,因此有種種不同的病毒外表,但是都相當具有規律性,甚至會產生結晶。這也是『組合』的一個實例。 ■ 請到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e) p. 145 查看病毒的組裝。 |
■■■ |
本網頁最近修訂日期: 200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