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基礎 Biochemistry Basics 2008

蛋白質 Protein  投影片  P1 - P2 - P3 - P4 - P5

回蛋白質 1

講義下載

   

 

 

 

P1-1

許多 胺基酸頭尾接在一起組成了蛋白質,因此蛋白質的整體性質,基本上可由胺基酸的性質來推衍;但因為一個個胺基酸連成了長鏈,蛋白質的構造因此不但比較複雜,而且衍生出胺基酸所無法想像的次元與功能。

蛋白質是很具象的東西,學習蛋白質應注意其立體構造與功能的關係,在視覺上也是一種愉快的經驗;因此要主動攝取並了瞭解正確的分子概念,而非只是背誦一些分子構造與性質而已。由於電腦及網路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非常容易在網站上找到分子構造的立體模型,本課程網頁上的資料中,含有大量的相關連結,請一定要上網看看。

明白了蛋白質的構造之後,以此分子構造為根本,再去探討其性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蛋白質必須維持其正確的分子形狀,也就是構形 (conformation)。蛋白質若失去正確的構形,就失去其活性與功能,稱之為變性 (denaturation)。 蛋白質最重要的性質,即如何保持其構形,如何導致變性,又如何回復其原態與功能,稱為復性 (renaturation)。

P1-2

人為的分類方法,把蛋白質構造分成四種層次︰由胺基酸序列的一級構造開始,先捲繞成幾種固定的二級構造,若干二級構造組合成完整的三級構造,成為蛋白質的一個獨立單位,可以有其生理功能及活性。但有些蛋白質分子,再次聚合若干如此的獨立單元成為多元體,進而有了四級構造,衍生更複雜的調節功用。

學習基本的蛋白質生物化學時,請徹底理解每一級構造的構成力量,以及對蛋白質立體構造的影響,並且找出蛋白質構造與功能性質間的關係。

P1-3

三大類 巨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質、多糖類,除了其組成單位不同之外,構造卻有相似的基本特性:

(1) 巨分子一定是由小分子單位,一個一個串連起來的,絕非一開始就合成如此巨大的分子,這似乎是自然界的定律與生成法則。同時請不要忘記,核酸上的序列,很可能是生命延續之唯一目的;而此核酸序列再經轉譯成蛋白質,就成為生物形體,而產生了多采多姿的生命世界。

(2) 巨分子絕不只是一個長條分子而已,巨分子多會捲曲成一定的構造形狀;例如 DNA 可捲繞成 double helix,蛋白質有複雜的四級構造,構形更是蛋白質所有特性的根本。

(3) 各種巨分子的長鏈,都有一定的方向性,也就是說有頭尾之別;這種方向性,與其生合成時的反應方向有關;在以後的巨分子功能上,方向性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會影響各種生理反應。

問題:這些巨分子的生合成,在化學反應上,還有一個共同之處,請說明之。

P1-4

蛋白質 的骨架與上一章所提到的胜肽骨架相似,也是由 N-C-C-N-C-C-N- 這樣的重複序列所構成,只是長度變長。也請注意如何去辨認其兩邊端點、如何找出每個胺基酸單位、找出胜鍵的位置、a 碳的位置。對於這樣的架構,有幾點應該注意而能夠辨認︰ (1) 兩端的原子分別為何? 各屬於何種官能基團? (2) 能否指出每一個單位胺基酸? (3) 能否指出每一個胜肽鍵在哪裡? (4) 骨架上的 a 碳在哪裡? 上面接著什麼基團?

請注意,可以把一個蛋白質的分子構造,分成兩大部分來看;其一是 N-C-C-N-C-C-N- 的骨架部份,由 N 端算來,第一個 C 便是 a 碳,第二個碳是 carbonyl 基團。而第二部份便是 a 碳上所接的各種胺基酸側鏈基團。對任何兩種蛋白質而言,其第一部份的骨架不會有任何差異,而第二部份側鏈基團之種類及序列,則隨著蛋白質的種類而不同。

問題:若有兩種分析蛋白質的方法,方法 A 是根據上述第一部份的蛋白質骨架特性來定量,而方法 B 則是根據第二部份側鏈基團來反應。 請問那一個方法所測出來的結果,在『準確度』上比較高? 那一個方法在『靈敏度』上比較高? 。

P1-5

蛋白質 的一級構造就是其胺基酸序列,早期是一個一個把 N-端的胺基酸直接切下來,再看是何種胺基酸,F. Sanger 如此定出了胰島素的序列,也得到他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後來 F. Sanger 又因發展出核酸的定序方法,得到他的第二個諾貝爾獎,他這一生似乎都與序列有關。

假如你還記得第一章的概論,應該會理解『序列』對生命及其延續,具有重大意義。

問題:Sanger 是利用那一種有機化學反應,來進行蛋白序列的分析? 如何進行?

P1-6

除了 直接定序外,若知道某蛋白質的 cDNA 序列,則依遺傳密碼可以翻成胺基酸序列,也可以得到其一級序列。由於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使得要定出某蛋白質的 cDNA 序列非常方便,現今多以此方法決定整條蛋白質的序列。

但是傳統以 Edman degradation 來定胺基酸序列的方法,還是有其用途。例如有些 peptide 並非轉譯產物,沒有 cDNA,就必須直接測定胺基酸序列。除了 Edman degradation 外,目前質譜儀技術非常發達,可以很快定出短鏈 peptide 的胺基酸序列。

問題:各位應該在化學課程裡學過質譜儀,請說明如何用質譜儀來決定一段含有十個胺基酸片段的序列?

P1-7

每段 DNA 有兩股,因為密碼是三個核苷酸為一組,每股可能推出三種序列,因此總共有六種可能的序列。這六種序列中,只有一條是有效的胺基酸序列。這並不難辨認,因為若不是蛋白質的基因序列,會有很多終止密碼,因此所翻譯出來的胺基酸序列,都斷斷續續的。由下半圖的例子可知,上方那條 DNA 的第 1 種解碼法 (右側標有星號),才是正確的基因。

許多同學們對本圖可能還不能清楚瞭解,是因為對核酸的基本構造還沒有基礎,我們後面會正式介紹核酸構造,屆時要記得再回來複習。

P1-8

不管核苷酸或是胺基酸的序列,都像人類的文字一樣,可能是有意義的,只是人類還看不懂這種生命的文字。如同考古學家一樣,若科學家能夠解出核酸或蛋白質序列的含意,就可能解出此一分子功能。事實上,我們也漸漸能夠讀出某些分子序列的意義,就像我們開始認得一篇古石碑文字上的字句一樣。

P1-9

這篇 看來像是考古文字的段落,其實是一種酵素的胺基酸序列,每個胺基酸就像英文字母一樣,串連成文章。科學家漸漸嘗試去解出這種文字的意義,也確實有一點點成果。例如上面有一段胺基酸序列的意思,翻成英文就是 cut me;而在更近開頭的地方,有鄰近兩各句子,都是 destroy me 的意思。蛋白質利用這些信息,來記錄或指導這個蛋白質的某些生理功能或命運。

有趣的是,這種語言可通行在不同的蛋白質之間,也會被其他的蛋白質所辨識;甚至不同的個體、物種之間,也會使用相同的辭彙。

P1-10

除了 某些有意義的字句片段之外,蛋白質整體的構形與功能,也取決於整體胺基酸序列所載的信息。有時候整體的形狀比起其中個別的胺基酸來得重要,例如所有生物的血紅蛋白 (Hb) 分子的胺基酸序列相似性不見得都很高,但其整體構形卻極近似,因為都要正確地抓住 heme,以便能夠吸附一個分子的氧。

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血紅蛋白非常古老,其基因在很早就出現在地球上,生物得以攜帶外界的氧分子進入體內。但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過程,突變造成血紅蛋白分子上的胺基酸不斷改變,但無論胺基酸如何變化,其整體分子構形不能變化太大,否則將無法結合攜帶氧分子最重要的 heme 分子 (就會滅亡)。 因此,一些不重要位置的胺基酸,都已經改變了;但與 heme 分子結合有關的幾個關鍵性胺基酸,則完全不能改變,數十億年來都保持一樣,稱為序列的保守性。

這種保守性強的胺基酸序列,都有相當重要的功能,科學家也漸漸辨認出若干這樣具有功能的序列,稱之為 signal sequence。

問題:那麼對蛋白質功能而言,到底是序列比較重要,還是構形比較重要?

P1-11

蛋白質 分子上有一些固定的胺基酸序列,帶有某些意義,稱為 signal sequence。有一大類 signal sequence 像是郵遞區號,標示這個蛋白質將會被運送到何處去,在細胞的內質網系統中,以此來控制蛋白質合成之後的輸送交通。

這種序列的長短不一 (有短至四個胺基酸,有長至數十個)、組成不一 (許多由極性胺基酸組成,也有含大量非極性胺基酸者)、位置也不一定 (有些靠 N-端,有靠 C-端,也有很多不在兩端)。但是都會與細胞的某『受體』結合,進行專一性辨識,再執行其輸送功能。

問題:上面的信號序列有些很短,短到只有三、四個胺基酸,你會不會擔心什麼? 請描述。然而,前面的章節曾提到,阿斯巴甜僅有兩個胺基酸,卻能夠與甜味受器結合,而產生甜味覺。這個事實能否稍微舒緩你所擔心的問題?。

P1-12

前面說過,一級構造的胺基酸長鏈是由胜肽平面連接而成的,但若把蛋白質看成是一長串的平面,頭尾相接成一長條狀 (像上面圖示),那就與事實相差太遠。這些連續的平面無法平攤開來,因為平面與平面之間,無法自由轉動,有相當的限制性。因此,就會自動捲繞成幾種固定的形狀,稱為二級構造。

P1-13

為何 兩個胜肽平面之間的轉動會受限制? 受到什麼限制?

首先要複習胜肽鍵是無法轉動的,其周圍的原子落在胜肽平面上,而兩個胜肽平面之間的接點就是 a 碳,是一級構造上比較能夠自由轉動的要點。但 a 碳上連接有一個氫,還有一個側鏈 R 基團,而這些 R 基團的大小與電荷,就會影響兩個胜肽平面之間的立體關係,產生了相當的限制性。這也說明了為何胺基酸的序列,會影響最後所形成蛋白質的構形,也決定了這個蛋白質的功能。

本網頁最近修訂日期: 200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