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則

研究生涯

下一則

 
 
 

(12) 科學文章應使用簡明文句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有某些人、事、物會造成終生影響,通常這些事件不會太多。 但有一本小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卻在兩個不同範疇,深深地影響日後的行為與思考。那就是陳之藩先生的『劍河倒影』,相信很多人也都念過。

        『劍河倒影』是我初中的寒假指定閱讀,當時完全被其中描寫的劍橋美景與人文思考所迷,可能也因此建立了我日後 以『基礎研究』為人類最美好事物 的根本出發點。這種對劍橋的遙想,更稍稍被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加劇,使我在二十年後,第一次出國便不顧一切要轉機到 劍橋大學 去朝拜一番。那年夏天,像我一樣的朝聖者如過江之鯽,雖然有點煞風景,卻也呼吸了劍橋的濃郁人本與科學探索氣質,一了心中夙願。然而這股精神,仍持續醱酵,醞釀出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想在自己所站立的土地上建立如劍橋的智者樂園,大家一起來『通宇宙 、貫古今』;時至今日已經過了二十年,其過程與成果可謂慘澹。但這不是本篇的主題。

        『劍河倒影』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就是陳先生的文字風格。也許是因為學理工的關係,陳之藩的文章非常簡潔,說理清楚而不失完備。他把劍橋美景如實鋪陳,把劍橋大師或無名小輩的行誼,生龍活現地演出,令讀者們有如走入文章、活在劍橋。漸漸的,自己的寫字行文也受到影響,深知文章除了要『文以載道』外,還要令人嚥服得下,以條理的述說,把深邃的道理,傳導給王公卿相,給走卒販夫。 我的簡潔成效好像還不錯,因為網路版的『生物化學』連很多非主修者都可以看得懂;有一次,不經意地看到中國大陸某部落格,其評論說『(由我的網頁中)...可看出台灣人行文的簡潔 ...』。

        然而,當批改同學的實驗報告,或研究生的論文時,經常掩卷而嘆,為何不能以清楚、簡單而有層次的文字寫出來? 除了近年來的基礎教育確實是出了問題之外,影音取代文字是個很重要的關鍵,文字閱讀已經漸漸式微。老實說,以前所念的許多章回小說,例如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多少也影響了每個人的寫作風格。這些章回小說是給庶民看的,因此文字也都簡潔清楚,沒有太多的廢話,或者我所說的『填料』這是我在看報告或論文時,發現學生經常為了擴大其篇幅,填了一大堆看似有關、實則空洞的字句,我給它們取一個名字叫『填料文字』。 另一類擅長使用填料文字的人,就是一些政治人物,他們可以滔滔演講一兩個鐘頭,最後聽眾完全不知道他們所要表示的重點 ;也許這就是他們的本意,不要清楚講出任何要負責任的話。

        我相信科學訓練應該是全面的,也包括科學文章的寫作,因此在酵素化學實驗的上課過程中,額外要求學生提升自己的寫作水準。除了請同學回去再念一次『劍河倒影』,重新琢磨陳之藩的文字格局,並且以為範本來臨摹之外,也提醒同學在行文徘句之間,注意以下各點:

(1) 儘量用短句,兩個標點符號之間大約 不超過十來個字;每個短句訴說一個簡單事實,許多短句組成一個較複雜的概念,而這些短句之間的排列,要有順序、層次、合理,串成一個小故事。太長的句子一定會變得較複雜,複雜就容易把觀念搞混。

(2) 上述的短句之間,使用連接詞連結,說明各短句之間的關係,則可形成一個層次關係。例如: 因此、所以、然而、並且等,連結詞用得好壞,會影響整體文章的邏輯性。

(3) 段落由若干句子組成,而一個段落僅只提供一個主題,不要把很多主題塞在一個段落。主題太多會讓讀者弄不清主題,這也不是作者本意。

(4) 文字寫完後,一定要多念幾次,凡是刪除後不會影響文意的『填料文字』一律去除。同樣,刪除一段文字後,不會影響你的主旨,就要整段去除,絕勿手軟。當然可以先剪下來,放到文章後面,過幾天覺得確實無用後, 就永久砍掉。

(5) 文章寫成後要一念再念,一改再改,到自己大致滿意為止 (要修改五次以上)。在修改時,請以讀者的觀點來念,而非以你自己的角度來看,因為文章大多是給別人看的。

(6) 科學文字還有一個氣質,就是平鋪直敘,不使用感嘆或驚訝的字詞,好像某些電影中的旁白,很冷靜地描述故事的過程。就這點而言,『劍河倒影』的文字真是不蘊不火,恰如其分。

        非常同意並嚮往古人『惜墨如金』的風格,文字越少,越能顯出為文者思路清晰。年過五十,發現有另一種文字,也是簡潔如斯,結構清晰,說理有序,那就是許多 佛教經典。據我所知,各部佛經都是由不同的僧侶所翻譯的,但卻都保持著相當一致的風格。當我再去翻一下聖經,也有類似的感覺。

 

 

 

 
 
上一則

研究生涯

下一則

TOP

200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