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則

研究生涯

下一則

 
 
 

(5) 一定要把自己的英文能力建立好

 
 
 
 

很不幸的,中文並非目前世界上共通的科學語言。 不過也不用太傷心,因為那些非英語系的科技強國,如德國、法國、日本、俄國等,也都與我們一樣,乖乖使用英文去撰寫科學論文,在國際會議上討論或溝通。既然這個事實在短期內無法改善,我的建議是面對它,努力把英文能力建立好。雖然要把英文提升到與英美人士一樣,實在不太容易,但要達到一個堪用、實用的階段,倒是可以努力。

        最大的困難來自環境。 假如把你丟到一個完全英語環境中,大概幾年內就會習慣,並且成為潛意識的思考語言。聽說人們在快速數數字時,最習慣用自己的母語,這倒是有同感,像我自己就習慣用台語由一數到一百。另外發現,在數十二生肖時,我居然無法用北京話數;而背九九乘法表,則無法使用台語 ;因為前者是在學齡前學會的,而後者則是在小學裡學的。顯然,習慣與教育會影響母語的選擇,既然如此,也證明語言是可用努力學習來達成。

        在中學時,我們的確背了太多文法,然後馬上忘光;因為沒有實際使用,這是學習語言的大忌。 還記得 柯旗化『新英文法』的上白下藍封面,初中的英語幾乎是在新英文法與遠東英語課本中渡過。我還算相當喜歡念英文,也下了不少工夫,三四十年前就有 空中英語教室,那時 彭蒙惠 老師自己在教,每天就聽著那打字機聲音的開場音樂。後來還跑去當時有名的英語名師 (南陽街陳柏榕),專門上英語的模擬考試,因此大專聯考的英語成績,比建中隔壁班的狀元還高幾分。雖然如此,還是有先天上的問題,因為我們的英語環境不夠,即使在大學裡也是一樣。對於剛進入研究領域的研究生們,假如將來想繼續在學術領域發展,並無其他選擇,一定要把英語的聽說讀寫練好,沒有退路

        雖然大家都覺得自己『讀』較沒問題,但我想這只是你自己聽、說、讀、寫的相對比較,其實大部分人還是有很大的危機,經常會誤解或不完全瞭解文意。尤其是在念非本科文章時,真正理解程度可能都要打折。最重要關鍵在字彙,當不瞭解重要字彙時,就不可能把握文章重點。解決方法無他,多念 (文章)、多查 (字典)、多背 (單字)。注意不要只背一個新單字,最好將該新單字編到一個常用的句子中,再把這整個句子一起背。 同時,一定要隨手把單字記下來 (並且標出重音位置與特殊發音),要是你現在不再使用英文單字本,那我相信你的英文程度可能已經開始停滯。

        使用英語交談或報告時,不用自卑你沒有一口標準的倫敦英語,因為沒有任何人期望你如此。 只要一五一十地把要講的字句清楚地說出,語意明白,就是很好的溝通。最好的例子大概是林洋港講北京話,有一段時間流傳了一些他的個性名句『粉口愛 (很可愛)』、『癬總統 (選總統)』等;大家對他雖不標準,但卻非常清楚有力的句子,都印象深刻。關鍵在於,要把字句念得清楚,不要小聲又含糊,讓人家聽不到在講什麼,而這樣並不能遮蓋你英文的弱點。另外,英語發音的 母音非常重要 (其實大部分語言都一樣),因此一定要把母音念出來;我以前一位英籍老師說,要以誇張口型來確定你的母音表達,口型正確發音才會道地 ;上課時,他從頭到尾都在盯我的嘴型。

        至於聽英語,那就更複雜了,因為你將聽到各種奇奇怪怪的英語與腔調。我有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在世界各地開會時,有時候還真的完全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在美國也是一樣困難,但是到了倫敦,我突然間完全聽懂英語了。原來,好像一個學北京話的外國學生,到中國大陸各地遊歷,他可能很難聽得懂四川、上海、廣東等地的華語,甚至完全聽不懂,但是一到北京就突然全聽懂了。我曾租過中國影片『黃土地』,演員講的雖是普通華語,但是因為沒有字幕,我居然完全聽不懂。因此,有時候並非你的錯,而是對方即使是美國人,也可能有很厚重的腔調或者習慣,使得外國人更加難以聽懂。老實說,同學在台灣上課時,雖然授課老師說的是北京話,但相信有很多老師講的話,你可能無法全部聽懂。

        雖然如此,把自己的聽力提升,還是很重要且根本。我的建議還是多聽、多背,最方便的當然是 廣播課程,或者錄音課程,直接聽句型是相當有效的;我比較懊悔的是,以前沒有多背一些有用的句型,現在要有系統地學習,就要花更多時間,只好看到一句就背一句。可以規劃一段較長的時間,每天規律地在一段時間內學習一定進度。尤其是暑假或過年期間,凡是有那種『很無聊』的時間,用來學習英語絕對是有效的。

        當一般『聽、說、讀』都有一定程度時,通常寫信或報告大致沒有問題。但是,要寫正式科學論文,準備發表在國際期刊,那又是另一種世界;我自己也是透過實際投稿,一邊摸索一邊學習。這種科技論文的撰寫更為嚴謹,有一定的寫法與禁忌 (雖然我覺得很像 八股文);這篇論文將接受很嚴格的評審,一點小錯誤都會影響其接受與否。寫完初稿後,通常都要請一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看過,避免發生基本的錯誤。我曾收到一位韓國中文系教授來信,內容以中文撰寫,非常禮貌地答謝來台訪問所受招待,他所寫的內容我完全明白,文法也正確,但一看就知道不是華語人士所寫。李國鼎基金會英文論文修訂服務,以合理的價格協助國內英語論文寫作。 各種層級的英文寫作,學校有相關的課程,也可自行閱讀相關書籍或網頁 (NTU English Freeway),就是要花時間。

        總之,英語不好並不是罪惡,也不用膽怯,但是一定要自己努力改進,這可能是一輩子的奮鬥。若一旦在某個時刻要派上用場,以英語溝通或作文,那就以你現有的程度,很誠懇地把想要表示的內容,清楚地表達出來,並且關心對方是否理解,再做修正或補充。1999 年我去 東京工業大學 開會,他們挑了一些長得像柏原崇或松隆子的學生當招待,但是用英語溝通就相當困難,他們說『English, read and write, OK; speak and listen, not OK』幾乎是以『單字』在溝通。但他們還是都相當熱忱,也不會因為英語不好而害羞,大家都『聊』得很高興,真是『英語三七五、誠意百分百』。

 

     
 
 
 

BBC 的英語廣播  (Wikipedia 介紹 BBC)

 B   B   C

 
 

2006 年春節期間,我終於能有一些自由的時間,可以好好地探索英國國家廣播電台 BBC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結果是無盡的震撼與讚嘆。

        拜電腦科技之賜,我們現在可以在網路上收聽廣播,BBC 的所有子電台,一起放在 BBC Radio (http://www.bbc.co.uk/radio/) 這個網頁,隨時把舊檔案叫出來聽,且下載速度相當快。其中當然有新聞、有音樂、有喜劇 (英國人最愛的幽默劇),給聽眾非常豐富的選擇。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四台 Intelligent Speech。第四台是各種主題訪談與報導,分為 時事評論、音樂戲劇、喜劇猜謎、科學、宗教倫理、歷史、實用百科 等。我被科學中的幾個項目深深吸引,重複聽了很多次 (雖然還是有一些聽不太懂的片段),真的受用無盡,可說是醍醐灌頂、大開耳界。同時也再次體驗,如何在斗室之中,足不出戶就可收到地球另一端的寶貴知識與見解。好像 BBC 已作好全英國國民的『通識教育』,只要上網或收音,就可隨時得到有用的知識與智慧。令人有一點敬佩的是,BBC 幾乎完全公開這些寶藏,不需要加入會員,也不需要登記或付費。

聽了兩個有趣實例的感想︰

 Mozart Effect

雖然很早以前就聽說過,莫扎特的音樂可以增加小孩子的智力,然而這個大約半小時的專題報導中,第一手訪問了許多第一線的發現者與科學家,因此非常具有臨場感與真實感,感動也格外真切。他們說,只有莫扎特的音樂有效,而且是源自其頻率較高的部份,能夠引導患有自閉症小孩子的神經,提高他們的集中力,也因此產生較高的 IQ 表現。另一位科學家說,音樂是線狀的流動,你在聽音樂時無法固定在某一個音符,至少是要一小段音節;這種連續性的流動,會吸引聽者神經細胞間的流暢傳導,因而對大腦的運作有正面的作用。

        聽說莫扎特創作音樂時,其實在腦中早就有完整的整曲作品,他只是用筆把腦中的音樂記錄下來,真是百分百天才。也就是說,莫扎特的音樂,是在他腦海中許多神經的流動記錄,也因此最真、最美、最能夠直接被我們腦海中的相對腦神經所接受,也最能夠『安撫』聽者的思緒。

 Say What You Think

語言與大腦有密切關係。學習第二外國語對成年人有相當困難度,然而並非全然不可行,並可增加大腦運動量,避免退化。而且,說成年人比小孩子不容易學語言,也不公平;因為小孩子從出生開始,學習語言就是他吃奶睡覺之外的主要工作,不像大人們還要學習其他事物。因此,大人們不容易學習外語一事,可能只是大人們的藉口,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失去學習語言的能力;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時間與環境,並且痛下決心,像小孩子一樣全心全力去學。我也利用這篇報導,鼓勵大家把英語學好。這些事實,我們早都知道,但是在『聽與說』方面,有一個想法非常值得一提。

        若把語言看成一條線,分布這條線上的字詞,有其節奏與快慢,有上揚與抑頓。通常我們學習語言,都只重視單字與句型,很少去管整句話的揚抑頓挫,甚至很多時候單字的重音都念錯,這真是非常致命。因此你念出來的句子,雖然所用的單字與文法都對,但英國人聽不太懂,英國人講的句子,你當然更聽不懂。如何解決? BBC 專家的建議是,多聽,以便熟悉那種調調。(哈哈,又是我們早就知道的老套。) 問題是,不要像以前只拼命在那裡抓單字,同時還要注意整句話的調子,何時該加重語調,何時要出現節奏。要把它變成潛意識下的習慣。結果這篇文字好像並沒有告訴我們學英語的祕笈,反而越來越困難,但這確實是學好英語的不二法門 (沒有捷徑)。

        如何能夠多聽英語又有益智慧呢? 還是去 BBC 第四台吧!

 BBC Learning English

還好,BBC 有非常不錯的英語教學課程,上網就可以學習;甚至還有中文版,不過我還是建議沈浸在完全的英語環境。對初學者而言,可能要花更多時間,下定決心一步一步地學習,根本沒有捷徑,但重要的是要找對路,而 BBC 提供了最正確的教材與環境。另外,對於有些程度的人,就直接選取上面所說的各種廣播節目來聽,聽久了自然會有成效,而且保證除了英語之外,還有別的知性收穫。

 
 

First draft (BBC 的英語廣播)  2006/02/04

     
 
 
上一則

研究生涯

下一則

TOP

200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