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整合 > 夏季學院 > 通識課程 > 2011 徵文 

 

王馨妤

走在光影所在

王馳萱

烏龜像貓,因為愛  (原題目:教學相長的夏天)

羅亦如

不只一段曾經

曾茗嫄

夏日的重量

謝明孝

夏日甘藷夢

王婷葦

最重要的小事

高守潔

今年夏天,我的世界有了名字

梁庭瑄

陽光燦爛的日子

韓詠釧

小蛙遊記

陳郁婷

給夏天開始前的自己

曾郁凱

嘿!你忘了等號的彼端

劉羽婷

一個月的重量

鄭鳳英

酷酷嬤學英文

 

走在光影所在   01

臺灣大學  法律系  二年級  王馨妤

踩過凋零滿地的鳳凰花,原來想暫時解放橫衝直撞的忙碌學習,就像開得絢爛的花朵向枝頭告別,重新回歸厚實溫和的土壤,培養更具精神的生命力,不再因外在環境擺盪。然而匆匆走過蒲葵道的腳剛邁向暑假,卻又很快迎向夏季通識,定時向普通教室報到。同學不認為有必要將自主、自由的暑假填補在學分上,我卻意外透過大一真正的最後一門學習,尋獲更多自我。因為長假,教室內忙亂的思緒成了專注的思辯,蒲葵道上腳踏車的疾行成了雙腳的漫步,更能在課堂上感受深層觸發,一一發掘光影的奧秘。

老師說:「看電影即是去旅行。」一天的起始終結便在光影流動中旅行,人生也是在光影的交錯中成長,電影便把各種光影交織成完整的觸動,讓我們重新定義瑣碎時刻,將看似無意義的故事整理成生命經驗。不同的人物,分享不同的文化,旅行便是為了相遇與對話,世界總是有特例,無法以一概全。我們在電影虛構的時空中旅行,豐富生命經驗,談論電影實際上是在談論有關該電影的記憶,那些場景、人物已不復存在 (其實也未曾在真實生活中存在),卻同時架構了屬於我們的回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曾寫道:「我記得的是那些也許永遠不會發生的事;但我的回憶讓它們真實。」電影一一體現、影響世界,我因而從中看見了大學所要追求的「宇宙精神」,世界彷彿曝曬在豔陽下,在我眼前鮮明地拓展開來。「影像藝術與文化傳播」教導我用心觀看每一場景的精準設計,不僅是課堂上老師所引介的影片,更學習觀照課堂外的真實世界。鳳凰花花季已隨著學期結束了,蒲葵道上好像僅剩下兩旁綠蔭,沒有令人想彎腰拾起的落花,但在教室內的「旅行」結束後,我因而得以靜心分辨影子的濃淡,勾勒陽光的明暗。

李維•史陀 (結構主義大師) 認為:「聰明人不是給予正確答案的人,而是提出正確問題的人。」電影讓不同的經驗在一特定時間並時進行,質疑一些現有的答案,如果真理的反面同樣也是真理,那麼這些故事便是嘗試分享人生的不同面向,以進一步審視真理。電影在故事的角度、導演的立場、以及觀眾的意識之下形成多重交疊,促進反思:因為我們總是只看到人生很小的一部分,執著於此,所以常陷入不愉快與盲目;總是將視野窄化於世界的一角,所以局限於那些早已熟知的文化,發現這些狹隘最後將成為老師所介紹的電影公式,而簡單依循公式,將成為俗濫、快速消耗的感官娛樂,不能造就經典,更不能發揮造物主所賜與我們的獨特。文化傳播加快現代性的崩解與重建,或許這才是人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生命也因為這些多面向的論述組合精彩象度。

我們需要更多的知識、情感因應有限的生命經驗,學習與自己有所疑慮的人生作伴。電影以開放議題讓每個人自由詮釋,拒絕對不平衡狀況當機立斷,如泰戈爾所言:「在缸裡的水是透明的;在海中的水卻黝黑。微小的真理有清晰的言詞;偉大的真理卻只是偉大的沉默。」而最難與之辯駁的,顯然就是沉默了。這個暑假,我學會在蒲葵道的祥和下傾心凝聽這樣的沉默,讓沉默的光影為我展開多彩世界。

 目 錄  

烏龜像貓,因為愛  原題目《教學相長的夏天》  02

臺灣大學  中文系  三年級  王馳萱

 就被那幾句雅潔之言所打動:『通宇宙、貫古今…氣象萬千。』粗大的黑體字後面是藍色的天與波濤般的雲,我暗暗在心裡默念這樣的話語,耳邊迴盪的則是大一國學導讀時黃老師深深的期待,讀中文系的人對史記多少都有些愛慕與嚮往,而通宇宙、貫古今又是那樣遠大期望。

於是,夏季學院譜出我的旅程,每週一、三、五的午後,我們在博雅館開始遨遊。我當然可以舉出無數個暑期修課的理由,但最真實的,不外乎是不肯放過自己,深怕轉眼間今年夏天就失去意義,總想將生活填滿,因為夏天與人生並無異同,我們沒有權力也不願放棄。

把自己安置在明亮的教室裡,滿心期待。第一堂是「快樂的力量」,投影片上寫道:「所有的快樂與痛苦都是在腦中組合成的影像。」這真是令人震撼的肯定句,在這之後,隨即抽下狠狠地一鞭,予以懷疑:「若果真如此,那麼生命或者人生之目的是什麼?」看著台上笑咪咪的莊老師,心中盡是惶惑。然而課程就繼續進行了,我們談神經衝動,談多巴胺 (這神祕的小精靈刺激腦中的報償中心,於是引起幸福的感覺) 談腦啡,一切與這堂課的名稱「細胞分子與人類」相合,但是,我的答案呢?快樂的來源可以如此科學、簡單地闡釋,那我所追求的幸福與意義是否崩解?

然後我們談到恐懼,生命的必然。如果沒有恐懼的話,在弱肉強食的社會裡,生物無法避免被捕食,進而滅絕。課堂進行到此,快樂與恐懼的簡單與必然已經如湖水一般澄澈。

課程繼續進行,我們通宇宙、貫古今 (然而,這當然是大大地誇耀了人類窮極一生也難以說「通、貫」二字,了解的愈多,心靈則愈靠近謙卑的海洋) 去窺探無法直接以肉眼構築的世界,生存的意義在抽絲剝繭及科學的證據下顯得清晰,「生命就是如此而已啊。」老師擺了擺手,這樣說道。看著窗外的雲朵如脫繩的風箏,是的,生命不過如此簡單與輕盈。

再下來的暑假我已更加忙碌,早晨五點多起床,搭捷運至淡水再轉公車,然後一一檢閱漸漸熟悉的山路而來到三芝國中教授暑期輔導。踏入校門,蟬聲已高放,和那些精力充沛的學生們玩修辭,造出古怪的句子。學生說:「烏龜像貓,因為愛。」全班大樂,對於這樣的「譬喻」,我站在台上顯得有些尷尬,但仍在烏龜和貓的旁邊畫了兩條紅線,要學生們試著說出喻體和喻依之間的關聯。事實上,我的心中早已用「細胞分子與人類」的思維建構出答案了,烏龜當然像貓,人類和香蕉都有 40% 相同的基因,那麼烏龜和貓同為動物,必然更為相近了,他們看似無厘頭的答案,事實上無以否定。孩子們說因為愛,這是多麼正確的答案,因為萬物之間的聯結可謂造物之愛、演化之愛。於是,輕輕地告訴學生們這個巨大的祕密:烏龜是像貓的,因為牠們的基因密碼都是 ATCG,因為牠們的排列有所相似 (當然,一切以學生的語言來說,基因就是鑰匙)。

午飯後,從一間教室再到另一間教室,上午在遙遠的三芝國中和蟬聲競賽,下午在安靜的博雅館聽冷氣與莊老師合奏,教與學,實際上一琴一瑟。上午和下午的差別實在太大了,在奮力地教學與顛簸的車程之後,安穩地聽課著實令人欣喜。我喜歡早早地在教室外感受上一堂課的餘溫,好像此岸的人兒觀看彼岸的燈火;喜歡看助教架筆電,因為桌布是老師心愛的狗狗 Poki,一次次課堂下來,人類的自傲已慢慢剝去,Poki 與我們愈來愈近了,我可以說:人與狗無異,只要你以溫柔的心靈觸碰,不以界門綱目科屬種劃分。同學自然也是令人喜愛的,即使沒有言語的往來,已經多麼習慣前排總是坐著兩個女孩,左邊的女孩剪了耳下 5 公分的短髮,右邊的那位則是一綹長長的馬尾。隔了走道則是每次都用筆電做筆記的男孩,他發問的口氣充滿疑惑,眼睛眨呀眨的,而老師的回應總是虔敬,我總認為:老師回應的是「問題」,而不是「誰」問的問題。

走出博雅館,腦中裝載著知識的錢幣叮叮咚咚地響,這時不禁喜歡這門課的作業:心得兩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心得即可,若能以不同的觀點切入更加。在費曼的課程後,心中有無數的話語想要傾吐,於是就在電腦前敲打成篇。我想,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解讀,而每個人的個人經驗宛如一座座別有景致的山,如果能有回應機制必能激出美麗的火花,但修課人數近百,實際操作也有一定困難。

課程如齒輪般滾動,一堂接著一堂。由人類踏向宇宙,再由洪荒之中走入細微;由表層進入深層,由生理走向心靈。夏天走向它的尾巴,我們踏出博雅,仰頭再望今夏的天空,氣象萬千。

 目 錄  

不只一段曾經   03

臺灣大學  生化科技系  二年級  羅亦如

抬手接住一滴雨珠,手心微涼的觸感裡我和朋友四目相對,背景是曾經的景美看守所,現在的景美人權園區。押房逼仄的水泥牆面,和展覽廳裡已經鏽蝕的手銬腳鐐一起,以一種曾經淒厲的沉默姿態,迎來我們這一次夏季學院課程的句號。

生於台灣,長於台灣,我們也許不陌生於各種意識問題,統獨爭議,然而和平的年代裡我們已漸漸不能理解這些衝突背後真正的原因,那些歷史上曾經真實的發生在這個島嶼的傷痛和執著。也許碧血就曾經灑在每天上學途中踩過的紅磚上,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套一句景美人權園區裡替我們演講,曾經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陳新吉先生的話來說,「過了 50 年,我的親身經歷對你們來說,就像在聽歷史故事一樣。」

不過 50 年,還稱不上遙遠,還有人真實體會過的時代已經讓我們感到陌生,更何況百多年以前的那些歷史?屏棄各種紛紛擾擾,我希望能對腳下的土地多一些沒有雜質的瞭解,於是在這個暑假,選修了歐素瑛老師的台灣歷史與人物課程。

台灣的歷史一向眾說紛紜,錯綜複雜,而我又是個對歷史苦手的學生,幸好歐老師利用一次一個人物介紹的方式進行課程,就像是一場又一場的傳記式小說或電影,不僅解決了我弄不清歷史事件關聯性的難題,更讓人有一種和先人們一同走過人生的帶入感。例如在不同的家世背景,社會條件下,明明幾乎身處同一個時代,同樣做為台灣民族運動的領航者,林獻堂和蔣渭水兩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處世風格,以及面對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統治,而選擇了不同的社會改革路線,最終走向不同的結局。

當然,歷史不會偏頗任何一方,除了讓我們知道當時的台灣先輩們是如何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之外,不可諱言的是日本對於台灣建設和發展濃墨重彩的的一筆,八田與一奠定了嘉南平原成為台灣穀倉的基礎,至今嘉南大圳在歷經時間和天災的摧折之後仍然正常使用,3 年輪作制考慮到土地的地力問題,達到最有效的利用,如今已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知識,不說不知道,3 年輪作制曾經還是日本人提出並開始實施,當然,更不用說如今中外馳名的蓬萊米,便是磯永吉在台灣進行改良和推廣種植的。

除了統治者與抗爭者,歷史中有更多人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不論是鄧雨賢,黃土水在藝術上為台灣留下的珍寶,又或是杜聰明,林茂生,傅斯年,吳濁流等等或驚才絕艷,或鐵骨錚錚的先輩,懷抱著深沉的也許不曾出口過的愛,以實際的行動貢獻其一生於台灣這塊土地,並最終為我們所記憶。

除了平常的人物介紹之外,在夏季學院中我們有3次電影欣賞的機會。不論是 1895 義無反顧的悲壯與無力回天徒勞,跳舞時代側寫日治時期的台灣藝文活動的興盛與繁榮,又或是悲情城市裡二二八事件中惶恐顫慄的台灣。相較於人物介紹因為著重單一人在歷史中的角色而無可避免的片面主觀,這樣時代下的集體意識所呈現出的悲歡離合更具有渲染性,讓人不由自主的為之感動,為之喜悅,也為之悲傷疼痛。

課程的尾聲,以一天的參訪做為結束,上午頂著艷陽走在校園裡,和同學們重新走過校史館,以及校園內的博物館們,即使已記不清是第幾次,仍然為台大做為一所學校,在這漫長時光中所做到的一切感到感動,除了培育學生,台大在台灣的歷史中,具有更多的意義。

真正觸動心弦,甚至可以說讓我感到「驚嚇」的卻是下午的景美人權園區。課程之前我從未來過這裡,自然也對我可能看到的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於是在聽過陳新吉先生的演講和半小時短暫的影片後,踏出演講廳時屋外一聲聲應景的悶雷和隨之落下的冷雨讓我不禁以為這是上天的譴責,又或是憐憫,意圖以這無根之水洗盡曾經於此地發生的罪孽,撫平那些沉默的無奈和苦楚。

實地踏進當年關押犯人的押房,略為想像了一下當時的情景,儘管同學就在身邊,卻仍是讓人感到一陣陣的不自在,曾經有那麼多人,在環境的壓迫和人為的摧折下,昂然不屈,絕不低頭在恐懼的面前,而終於為我們爭取來現在如同呼吸一般天經地義的自由和人權。曾經有許多人踏進這裡,卻再也沒能離開,但現在的我們卻能夠隨意的進出,也許,這對於那些無名的英雄也是一種安慰。

歷史是傷,也許這些往事已經成為過去,然而傷痛卻還沒有癒合。而當我們站在現在回望過去,真正理解到我們懷中所擁有的是多麼價值連城的珍寶,知道曾經有許多人為此付出了難以想像的代價,才能夠真正的珍惜這些於現在來說理所當然的東西,才能夠真正明白台灣這片土地,真正愛上這個生養我們的懷抱。

無關立場,也許這才是歷史真正的價值。

 目 錄  

夏日的重量   04

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系  曾茗嫄

自昨年冬季讀了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生命好似突然出現了不能承受的輕,一個陡轉之後飄乎雲際。生命可以豐富多彩,卻也是這麼地危險,必然與不必然間存在的關係是我理解的那樣嗎?看似理解卻又陷入更深地惶恐與危險當中,生命的思考是一種追殺,不斷地受自己的疑問追上,卻又得不到最有利的註解,除非敷衍自己的心,暫時接受某一種不得不接受的簡答。我勸自己停下駐留,以免心靈質量不足而蒸發到高空中膨脹,爆炸後消失。

接下了校內文學獎的職務以後,不斷地在系辦、教室與宿舍間穿梭。忙碌可以使一個人暫時不要思考,戰戰兢兢地完成分內的工作,忘記自己要追尋什麼。前人有悟道者擬一個爬樓梯的比喻,云人生進程若 80 層高樓,我們負著行李徒步而上,前 20 層樓從箭步如飛到氣喘吁吁,因而決定放下了一些行李。到了 34 層樓時抱怨連連,因著種種悔悟、倦怠亦或憤懣而喋喋不休。到 60 層樓時已對前面一切種種了然於心,前行無聲。到了 80 層樓家門口時,卻赫然發現,鑰匙就在 20 層放下的那堆行李中。多麼悲哀。因而自高中以來,我不斷提醒自己,別忘了那把鑰匙。戰戰兢兢盡了力地在青春裡趕程,因為害怕生命的不可重複。然而,一旦停了下來,卻又是不得不重複那種自我價值的遺忘,如河之入海。

一次完成行政流程的返途上,那張印有課程的夏季學院的海報在廊右的一支柱子上,宛若遺失已久的徵人啟事。我想起了自己與這個學校學生的侷限與去年暑假的凝滯 ─ 那年進入工作現場,遍體鱗傷的片段。在狹小的校園,我們的周遭有著牆與線保護著,為隔開線以外的種種,比如真實社會。跨到線以外,沒有人會原諒你身上被保護過的痕跡,保護措施成了桎梏與殘垣,不再是一座穩固的碉堡。界線讓我警醒自己與世界的隔離,另一邊的人們更不可小覷。為此,我想成為一次異鄉人,進入我深知與我屬性不同的校園,挑戰自己曾經劃出的一道道界線,無論自然或人為的。

開課前夕,母親病了。不沾酒的母親得了肝炎,以及不可理喻的症狀,比春天的天象還不可理喻。我後悔選擇進修不回家鄉打工陪伴生病的人,卻又微微慶幸能夠得到另一種逃避與暫時的麻痺,不需要酒精。這酷夏蒸騰的課程,究竟能夠給我多少開闊抑或對某些觀念的重新理解?有些懷疑。面對母親的無理與任性,再一次印證,時間好像重覆一種必然,年長的人又如幼兒般地易怒任性,我的有理又如何呢?邏輯並不能印證親情與倫理。

影像藝術與文化傳播的課程,給予了眾多疑問不同方式的生命詮釋與解答,每個導演對生命的理解。不同國家不同電影鏡頭裡,用另一種視角觀看他人解構再創的人生情節,以一種藝術的文化觀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歧異以及殊途的意義。泰國導演拍他們的生命觀的時候,用極浪漫的奇幻手法來述說他們樂觀的態度和輪迴的概念。一次次地輪迴,如泰國家喻戶曉的兒童故事《母金魚》,報應與輪迴環環相扣。生命當中不也有這些老掉牙的重複?無須大驚小怪,卻也隱隱勾起一點倉皇。俄羅斯導演在特有的藍色調中,交錯隱射宗教裡上帝與人們的關係,以及創造出錯綜複雜的人物心理符號。隱晦地描繪解體後的蘇維埃人民與權力之間的互動,也精準地構出親子之間的矛盾和荒謬。電影反應了大千世界種種生命樣態,轉成象徵的鏡頭與符號的暗示,影像藝術的分析也以文化做為基礎,使得電影的藝術意涵與詮釋能力更加飽滿。

楊德清導演說:「當一個導演是因為心裡有話想說。」一個作家呢?為什麼創作?不也是因為心裡有話想說?課程期間亦自行前往北美館看畢卡索畫展。畢卡索那張紅色沙發上的女人一直掛在我的腦海中,記得那張藝術技巧很高,卻是我無法輕易理解的作品。兩顆圓球是胸部幾何化,這讓我一度疑惑,藝術是否就是看的人的詮釋,如後現代主義。最近我一直在想,真正感動我的是梵谷的那張星空。畢卡索的個人風格畫作中充滿了突破與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梵谷的畫作卻是記錄著深深的哀傷與流動的孤寂感。亞維儂的少女也許是一種生命力綻放的美感,原始的快樂力量;一筆一筆勾出的藍色線條星空,卻蘊涵著孤寂深沉的生命步調。作品是作家與世界的互動,那麼,我在電影美學分析中,感動是什麼?

夏蟬唧唧的晌午,討論聲此起彼落,來自 13 所大學的同學們熱情地激盪著。相較於同質性較高的文學院上課教室,課堂現場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聲音,一如我所相信的豐富生命。一種創作意圖,多種觀眾。誠如我們所生處的後現代,只有更多聲音,才有更多可能。猶記得討論最熱烈的一堂課,同學認為電影中的城鄉鏡頭轉換是一種鄉愁表現,在我看來,對稱公平的城鄉印象,僅僅是表現出主角內心變化及衝突,並沒有刻意凸顯對城市的批判視角。這樣一同欣賞的觀眾,以及對立與非對立觀點分享,正是感動的延續。

蒲葵依舊矗立在前往博雅館的兩側,若大佛盈盈笑著俯瞰眾生;西北雨洗過的枝葉,留下斑斕歲月的印證。一個多月以來的激情與沉澱,似一粒沙土在滾燙紅塵中劇烈躍動,月色喧囂時又終歸寧靜。停頓與啟程之間,時間又重複了一次必然,這次課程成了我人生旅途中必觀的一場山水。

 目 錄  

夏日甘藷夢   05

臺灣大學  生物科技研究所  謝明孝

那是種古老的憧憬,也是場遊戲。

我要從甘藷中,研磨、分離、純化出名為「澱粉磷解酶」的物質。

切開那帶土的甘藷,鄉土記憶橫縱如阡阡陌陌,鮮明的澄黃,將台灣的土地,開展於眼前。那亦是曾經長眠於地底,屬於臺灣人共同的夢。

「這是我修過最有意義的課程。」這是許多學生在修畢後的最大感想。這一門課開設在台大農化館已有悠久的歷史。對未來即將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新生來說,在入學之前,接受這為期 3 週,有如成功嶺般的科學訓練,別具意義。在講習課上,聆聽教授精闢生動的解說;在實驗課裡,學習如何從一顆甘藷中,提取出純淨的酵素。也從平凡無奇的甘藷中,發現科學,更加接近酵素與蛋白質的本質,對於未來的研究生涯將具有深遠的啟發。

研磨機與離心機交錯運轉,此起彼落地發出巨獸般低沉的怒吼,在吵雜過後,上清液中,是澄黃如芒果汁般,屬於夏日的鮮明色彩。硫酸銨與水分子緊緊交織成一場愛戀,在玻璃棒的舞動下,蛋白質緩緩沉澱在寧靜冰冷的湖底。

午後滂沱的大雨,沿著老舊系館的磚牆傾瀉而下。如同冰冷的緩衝液,奔流在量筒與燒杯之間。窗外稀哩嘩啦的雨聲,拍打在參天巨木上,不遠處的日式宿舍,朦朧地躺在雨中,溼漉漉的柏油,恍若漆黑如夜的鯨背。一如時空錯置般地,雨,順著曼薩爾式屋瓦,滴落簷下,彷彿回到大正時代的摩登風情。

看著蛋白質在玻璃管柱中賽跑,接著自纖細膠管的尖端,緩緩滴出純淨無垢的酵素,有如甘美醇醴般地無瑕。那時間是停止了,又如水鐘般,一滴一滴的滑落到試管中,然後匯聚成一支支水晶棒,整齊地,井然有序地,排列於試管架上。

隨著電源供應器發動的槍響,蛋白質在膠片中泳動著,奔跑著,展開了一場屬於蛋白質們的運動會。然後藍色染浴的大海中,浮浮沉沉地,如海藻般地招搖,退除染料的顏色之後,將在膠片上公布比賽的結果,那會是一條條,美麗的藍色條碼。此時,抗體正在尋找他的另一半,終於與酵素相遇,一同在白色的硝酸纖維膜上印出咖啡色條帶。宛如卡布奇諾的組合,令人想起午茶的芳香甘醇。

對於煉金術的古老憧憬,在實驗中得到了驗證。分離純化,萃取出純淨酵素。如同人生過程中來自種種試煉的不斷轉化,去蕪存菁之後,終將淬煉出純淨的靈魂與高尚的心智。那不僅僅是屬於酵素的「煉金術」,更包含著無限的意涵。耐心周旋,然後將真理誘導出來,因為觀察讓我們得以出問題,而實驗能幫助我們探索深奧的問題,即使不能讓我們茅塞頓開,但至少可從混沌雲霧裡投射些許的光明。在看似平凡無奇的甘藷中,隱藏著無限的知識,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雨後,栽滿濃密植物的庭園,洋溢著日式風情;白千層的芬芳,一如清新的雨後空氣,隨著白蝶緩緩飛舞,然後飄向遠方的天際。

那是種古老的憧憬。

我研磨、分離、萃取出名為「澱粉磷解酶」的物質,而這門課也將在今年吹熄燈號。多年之後,當我在工作崗位上,偶然想起這個在台大農化系館的夏天,我仍會喃喃自語地說:

「是的,那是種古老的憧憬,但並不遙遠。」

 目 錄  

最重要的小事   06

臺灣大學  政治系  王婷葦

胡蘿蔔其實是紫色的,青花菜和花椰菜並不一樣,西瓜的原產地是在非洲,香料和人類間的愛恨情仇已經纏綿了千年之久,作物和牲畜都是人類畜養之後的結果,馬鈴薯雖然拯救了貧窮人類的肚子,卻也召喚了饑荒的來到。很多生活中的瑣事,人們視以為理所當然,也未曾想要去了解,但是一旦有所發現、領悟,看世界的眼光便不一樣。

炎熱的夏天,我踩著腳踏車騎上椰林大道,風中的燥熱,讓早起的心情更加煩躁,懶惰的人性一直勸我走回頭,沒有必要在青春上,記下這一筆痛苦的暑期課程,但我仍依舊來到了博雅大樓。建築物的陰影和冷氣的涼風,喚回了我心中的清明。是的,這是我所選擇的,相對於學期間悠閒一些的暑假生活,我希望能有所不同,這時,劉麗飛老師朝我伸出了手,引領我步入了你的世界。

你就像正在擲棋的棋士,支手撐頤慵懶的看著我,勸我不要白費力氣去了解你,反正你根本不奢求些甚麼,能懂得你的人太少,以有識之士自居的人只會操弄金融、把玩政治,在唇槍舌戰的快感中,建立不堪一擊的驕傲,而關於你的事,從未有人去在意;我只是微笑告訴你,我就是為了瞭解你而來,很多人過著生活卻未曾試圖去弄懂他,而我不想和這些人一樣,為了更了解生活、我的存在意義,甚至是生命的價值,我必須要懂你,你如同一位可敬的母親,給予著人生命,也給予著愛,只是太多人忘卻了,少了你,人類也不過就是受困於天與地之間的囚犯。

「隨便你吧。」你這麼對我說。

老師在台上生動教學,不停用問題和心得刺激想法和體會,我認真的聽講,原子筆滑動著,記錄下我對你所新增的所有認識,用緩慢但執著的步伐,一步一步向你邁進。世界上隨處可見你的蹤跡,愚蠢的人們,卻總是搞不清楚你真正的出生地,你賜予了人們豐饒和穩定的生命,將自太陽那兒獲得的能源輾轉相贈給人類,並在日漸不適合你的環境中掙扎著生存;有些人注意到你的痛苦,試圖以科技和基因工法改變你,或者用化學肥料改善你的生長環境,但這讓你病得更加嚴重,好久好久以後,在一片饑荒的哀鴻遍野中,人們才醒悟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於是有機栽培抬頭,還你一個回歸自然懷抱的生存空間。

「我學得怎麼樣呢?算是夠了解你了吧!」約莫 4 個星期後,我得意的向你炫耀。

「那是你的老師教得好!」不屑的朝我哼了一聲,你嗤之以鼻。

的確,如果不是老師總以平易近人的方法教學,並輔以必讀書籍,讓我在課後時間能更深入學習,與同學相互討論,激盪著論點和思緒的交流,一同準備上台報告,發表與聆聽學到的知識;在討論會中,看著各方代表,為了己身利益而一展所學、所聞。老師的全方位教學,使得我在學習上有如神助,對科學和生物一向頭痛的我,才有辦法堅持下去,驕傲地站在你面前,向你展現暑假的學習成果。

夏季學院跟著 8 月的來臨漸漸走向終末,闔上了一筆一畫刻記著成長的筆記本,我呼出了長長一口氣,仰望天空,夏天的熱潮,有如隨風搖擺的稻穗,一波波向我襲來。

「不要忘記了。」你說,「不要忘記你曾經在乎的、不要忘記你嘗試過跟隨著我,請你一定要記得我。」

我怎麼可能忘記呢?生命裡,有很多事都淹沒在記憶之中,人生太過多彩多姿,平凡的小事總是容易被忘卻,但其實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和人類存亡息息相關的。

沒有植物、就不會有糧食,生命就不會有辦法存在,但是人從來不曾把植物當作生命看待過。馬路上路過的小動物,會讓人踩煞車,可是橫跨草皮,卻是一件輕而易舉且不會有半分罪惡感的事;看見非洲黑奴所受到不人道虐待,總是令人們潸然淚下,可是我們卻很少察覺,這樣不人道的暴行,是起源於對於甘蔗、棉花、甚至香料的狂熱。你 - 植物 - 有如把玩命運輪盤的女神影響這人世,但是注意到這點的人又有多少呢?

因此,我不會忘記的。夏季學院的學習,雖然在我漫長的生命中,所占的時間不到百分之一,但這無疑是最重要的一件小事,我開始在意、開始學習從植物的角度看世界,站在一個全然不同的立場去了解你,那是我第一次與你這麼親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生命之源頭、大自然的胎動,感受你與人類緊緊相繫的生命。

「我服了你了。」你笑著對我點了點頭。

我不會忘記的,這個在夏天締結的約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小事。

 目 錄  

今年夏天,我的世界有了名字   07

灣師範大學  應用華語文學系  高守潔

初遇邏輯,是一個炎熱的夏季午後,額上的髮懶洋洋地黏在膚上,一點也不想搭理強力的冷氣。

冷氣無助的心情和我有些類似,儘管老師講解得很仔細、我的腦細胞也在努力地翻攪腦汁,但是,邏輯那傢伙就是不想被我理解,繼續他那複雜又嚴肅的抽像。

直到第二堂課,我才漸漸地瞭解他,很粗淺的那種。

對萬事萬物都要加以定義、命名、符號化的邏輯,真的很像一個孤僻、固執的小老頭,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停地對自己碎碎唸:假設…那麼…的定義是…。在他的世界裡,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是國王,自己世界裡的國王,絕對理性、強硬、一點也不美麗,就算得到了你口中的真理,那虛無又冷淡驕傲的傢伙又能對世界有什麼貢獻?這樣的邏輯完全不是那時只追求浪漫的我所能接受的,甚至將之與文學比較,嫌邏輯不夠溫暖也不夠柔軟,而且完全不實用;殊不知,邏輯其實是架構出現時的鷹架,一旦柔軟,世界將會崩塌失序,浪漫這奢侈品反將成為不實用的品項。

幸好,這個厭惡邏輯的想法在接近期中考時逐漸改變。

儘管不願意,那時在家還是會嘗試做一些推論的題目,好不容易推到了結論,推導過程往往又長又囉嗦,這時我又會無知地嘲笑邏輯的醜陋與無意義的堅持。然而,隔天上課時,老師竟把那些題目證明得簡潔,手法又漂亮。「我也常常會解不出來或是解得不漂亮,但是有時候會靈光乍現,題目就可以解得很好,我把這稱為『靈感』。」老師如是說。

「靈感」一詞讓我感到驚訝,難道邏輯這個嚴肅老頭和音樂或是美術等藝術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謬思女神嗎?

這個想法讓我興致勃勃地多做了好幾題練習題,果不其然,隨著練習的題目增多,為這種不同於藝術的靈感所得到的感動漸次加深,每次在解題中與它巧遇,我的心總是跳得飛快,期待下個邏輯的轉角,美麗一閃而過的瞬間。

邏輯也許也擁有屬於自己種類的浪漫,我想。奉「真理」為信仰,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追求真理的執著,就是他們的美麗與浪漫。

學期末時,老師開玩笑地說,為什麼人們有問題時會問占卜師或是命理師,卻不是「哲學師」呢?我們是善於思考的人,我們的回答往往比較具有理論性,為什麼沒有人想問我們問題呢?老師的笑容若有似無地,有無奈在閃現。

我覺得哲學師很像故事裡常出現的「智者」之角色,他們說的話總是令主角們摸不著頭緒或是想要反駁,但是,在故事最後的最後,讓主角成功克服困難的,往往是智者猶言在耳的指示。

感謝老師,也感謝為我與邏輯牽緣線的夏季學院,讓我不只認識了邏輯,心中也多了個像小老頭一樣愛碎碎唸的迷你智者,他賦予了我的夏天、我的世界名字,為我原本浪漫又愛軟綿綿作夢的思維注入了全新的元素,讓思考更趨於完整、擁有更多元、立體的面向。

 目 錄  

陽光燦爛的日子   08

灣大學  中文系  梁庭瑄

2011 年的夏天是炙熱的,氣象報導說,今年的紫外線強度異常地使人難以消受,而於這個猶如不鏽鋼悶鍋的台北盆地,除了熱,更多了幾絲監獄般的擠迫。於是乎,當學期末最後的鐘聲甫響,同伴們便猶如飛鳥,急急振翅歸家,或者出國,惟恐多待一刻便被烤熟了。放長假的校園倏地悄然下來,腳踏車並排站立,任由松鼠與藤蔓縱躍滋生,彷彿進入一場夏眠般慵懶。

只除了我們:巨大沙漏中還沒落下的小沙子。在多數人凍結的時間裡,報名暑修和夏季學院的人依然朝九晚五,祕密的學期,像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那樣,濃縮成一個彷彿有點不大自然的夢。第一次參加夏季學院,初時我確不甚習慣,空蕩的寢室裡,用一張小紙條記下課表,兩堂都是我陌生的通識:統計與生活在星期一和星期三上午,細胞、分子與生命則在一、三、五的下午。一向有準備筆記本的習慣,但對這一個多月的課程來說,以往慣用的又都太厚了,簡直奢侈,只好特地又買了一本,出門上課前塞進包包裡,感覺扁平得很不真實。

陽光是那麼樣的燦爛。第一堂課上,老師在台上為外校同學解說台大校園地圖,而前夜晚睡,昏沉恍惚間,某幾刻還突然以為,自己是回到了 2 年前剛入學的時候,又以為是自己走錯了學校。所在的 102 教室沒有窗景,即便有,那個角度我也未曾看過。上學期只在為數甚少的討論課走進過這棟大樓,唯一的印象是油漆未乾潮溼的味道。此時味道是沒有了,空調卻有點太冷,穿著無袖洋裝的我瑟縮著,眼見隔壁的人都穿著外套,神情安然自若,頓時又感到自己像薩依德筆下流離顛沛於異國的無依之人。「鄉關何處?鄉關何處?」投影片上播放的統計公式更加深了這一印象。

但一、兩個禮拜卻比想像中更快過去了,恍如鐘擺一盪。印象中,下課時的五點半走出博雅,總會抬頭望向同一角度依然晃亮的天空。隔一天,再隔一天,並不覺有什麼差別。白晝烈烈依舊,只同學們或漸漸相熟了,牽腳踏車時開始成群結伴,討論上哪兒吃晚餐。夏日晚間多半也是炎熱的,上完一日的課更使人疲倦,獨自買一份晚餐回寢室裡,上網,看書。手邊在讀的是赫曼•赫塞,主角隻身一人,腋下夾著書在鄉間走著,這情景頭一次使我聯想到自己。

而我們真的就這樣習慣了下來:不知何時起,老師下課不再講錯成下星期見,我則也學會了帶件薄外套。春天不是讀書天,炎炎夏日正好眠,空調是必要的。筆記越寫越多,對理科的莫名窒礙也消弭了。初時陌生的博雅如今熟的跟家一樣,星期一、三的課間有兩、三個小時的空閒,我帶著書到 4 樓的學習開放空間上,嫻熟地刷入學生證,遇見認識的櫃檯學長便微笑招呼。我喜坐的位子面對落地窗,下望是排球場,午間通常無人,四周樹上蟬噪倒是很精神,與裡頭的古典音樂相應著。陽光透過玻璃晒著我的牛仔褲,那溫度柔軟像是小鳥的羽毛一般。

坐著坐著,朦朦朧朧,竟好像突然看見了夏季學院的兩名老師,兩人並肩站在講台,手上的書朝向我猛然揭開,射出卡通般一束刺眼光芒,如子彈撲上雙眼。一驚而醒,只見一片紅光,原來是陽光爬上了臉頰,耳畔鐘響,自己已然睡過了頭。

匆匆抓起背包往樓下走,眼前大大小小黑色紅色的光暈繚繞不去,忽然之間,懷疑起這一切是否只是場夢?我不是個文學院的學生麼?學期不結束了麼?想起久遠以前的暑期輔導,我慘綠的高中年代,眼睛不由自主地瞇了起來。

陽光怎會那樣子的燦爛呢?

始終未曾解開這個謎。

而那也是我最後一次晚進教室了。期中考後,台北像是忽然著了魔,一過午即烏雲瀰漫,伴隨悶雷幾聲,緊接著就是沒有任何前戲烘托的暴雨。這才是夏天哪,早嫌天氣太熱的人滿意地說。也是夏天哪:雨珠是夏天,陽光是夏天,年年相似,而我們順應其變,撐傘遮陽,或是擋雨,都是習慣罷了。在台北,我的假期被豔陽曬的乾渴,亦亟待一場甘霖潤濕,同時,也正是這樣的交替使之倍感清涼。──想著,在期末考完的最後一聲鐘響,信步走至 4 樓陽台上,才發現經過一季洗禮,博雅終於脫卻最後一絲生澀,在牆面長出一片青苔了。 

 目 錄  

小蛙遊記:椰林大道上的那片雲   09

臺灣大學  哲學系  韓詠釧

歷史,曾經給我陌生的感覺,好像井中的小青蛙仰視天上的白雲,追不到,也留住,永遠無法看清真實的面貌。

2011 年 7 月 6 日下午 1 時 19 分 21 秒,天氣酷熱,我經過椰林大道,往博雅教學館的方向前進,準備上「歷史小說與時代意象」。忽然聽到小鳥的啼聲,抬頭看見一片白雲,形狀有點像椰子樹的綠葉,也有點像小鳥的羽毛,輕輕地飄過。於蔚藍的天空,畫出一道完美的拋物線。然後,清風一吹,白雲變成碎片,線條消失得無影無蹤。上一秒的美景已經成為過去式,漸漸被淡忘。或許,歷史就是這樣,遙不可及。有時候,希望靠近它,卻找不到與它連接的大門,只能默默地看著它的背影,離我而去。

39 秒後,我進入博雅教學館的 103 室,從始扭轉過往對「歷史」的想法。歷史並不是如此狹義,刻板地停留於過去,而是超越時空的限制,展開「過去」與「現在」無休止的對話。我重新思考史料的文字,發現描述的不是單純的「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是對於那個時代面貌的論述。史家、文學創作者的工作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而是扮演過去與現在的中間人,選取適當的資料,呈現過去世界的一部分。不過,他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我們能夠透過他們的眼睛,觀察過去,同時反思現在的社會,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詮釋歷史,共同完成過去世界的「大拼圖」。那一刻,我彷彿聽見歷史的呼喚,我們的距離開始慢慢地縮短。

拾起「文學作品與歷史小說」這鑰匙,整理心情,打開與過去世界連接的大門,第一個目的地是中國上古時代。俯視華夏文明早期發展的三大區域,黃帝、堯、舜、禹這些名字浮現於腦海中,勾起從前讀歷史的模糊記憶,例如: 大禹治水、堯舜禪讓等。現在再次來到這時代,看到的不只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而是從前忽視的文學作品,就是北方的詩經與南方的楚辭。原來文學表述形式與民生、政治、社會風氣有很大的關係。輕輕哼唱《詩經》中有名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除了感受到君子對淑女的愛慕之情外,還注意到筆法與歷史的關係,由二而四的語言結構,形成莊嚴敦重的布局,從中能夠清楚地展示當時社會的面貌,人民生活穩定,非常有規律,民風樸質親切,引起我對上古時代百姓生活的興趣,希望更加深入認識他們。

遠處傳來令人敬畏的歌聲,細聽之下,原來是楚辭的〈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其中躍動的三拍子文學表現形式,流露出不安定的感覺,藉此窺探南方社會的真實面貌。那裡氣候變化不定,傳染病流行,人民面對自然條件的缺乏、生命脆弱,會表達對神靈、宗教等未知力量的崇拜,因此會形成跳躍的詩歌節奏,以及出現神祕色彩的文字。這時候,眼前所見的是完整、清晰、美麗的上古時代意象,聽見過去人民的聲音,有的低聲地向我訴說生活的困苦,有的快樂地歌頌生活的美好。上古時代的歷史曾經是陌生的符號,代表難以想像的生活情景,現在用文學作品的想像空間,連接過去與現代,進入他們的世界,使我感到特別親切,容易體會與理解南北風俗文化的差異。

然後,我登上小船,翻閱司馬遷的《史記》,飄到東西漢爭霸的時代,捲入項羽與劉邦的鬥爭漩渦。在司馬遷的筆下,看到的不是戰場上塵土飛揚的畫面,也不是殘酷的殺戮片斷,而是兩位領袖不同的待人處事方式,呈現出豐富多元人格。揭開項羽和劉邦的另一面後,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人格審美」這四字詞語的魅力。一直以來,我僅看到項羽有勇無謀的一面,認為他是武夫,衝動行事,不善用人,最終未能成就大業。不過,翻開〈項羽本紀〉後,我對他完全改觀。其實,他有細心的一面,懂得欣賞、理解與同情身邊的人,時常關心部下的情況。如果他們受傷,一定會親自探望,有時還會忍不住留下男兒淚。於戰亂的時代,能夠對下屬如此有情有義,真正把他們當成「人」來看待,實在難能可貴。即使最後不幸戰敗,跑到烏江,仍然記得昔日手足的樣子,甘願自刎,獻上人頭,成人之美,讓他們可以得到賞賜。這一幕,呈現的不是垂頭喪氣、失意落寞的戰敗將士形象,而是勇敢、豪邁的英雄形象,震懾人心,讓我非常感動,久久未能平伏。

相比之下,劉邦沒有表現對手足與下屬的深切關愛,也沒有勇敢殺敵的霸氣。在戰爭失利的時候,竟然拋下所有部隊,不理將士的死活,獨自坐車,逃離前線。後來,為了讓馬車跑得更快,居然忍心踢自己的兒子與女兒下車,表現出對親人與屬下的無情與殘酷。逃跑成功後,項羽寫信給劉邦,威脅會對他的父親不利,劉邦回答:「如要烹煮父親,請分我一杯羹。」此處可以發現於他的帝王形象背後,還隱藏另外黑暗的一面,把自己事業放在第一。為了成功,不惜放棄最重要的親情,也拋棄為他拼命的軍隊。那種冷酷與殘忍,使我不寒而慄。

2011 年 8 月 15 日下午 3 時 10 分 21 秒,「歷史小說與時代意象」的課程結束了。我離開博雅教學館,走上椰林大道,再次抬頭看見那片白雲,形狀有點像一扇大門,俯視手中的寶物 ─ 名叫「文學作品與歷史小說」的鑰匙。我知道,「過去」與「現在」的對話並沒有中止,小蛙的探索歷史旅程才剛剛開始呢!

 目 錄  

給夏天開始前的自己   10

臺灣大學  歷史系  陳郁婷

給夏天開始前的 S:

親愛的妳,一切都好嗎?民國 100 年的夏天,下課走在校園中,就像學期中的上課日一樣。

夏天開始得很快,台北的豔陽逐漸增強威力,又熱又停滯的空氣悶得過分。或許是最後一個暑假了,自從上個學期末開始,離別和成長的話題總是圍繞在身邊,身旁的朋友紛紛離開校園或進入下一個求學階段,看著為了雙主修繼續待在原地的自己,突然受不了自己的懦弱,即便冒險也該前進了吧。妳想,該誠實的正視自己了。如果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事,應該是走過害怕的泥淖,即便可能身陷其中,蹣跚而沾滿污泥。勇敢嘗試自己喜歡卻老是一知半解的領域吧!還記得學期結束前,妳報名了夏季學院的藝術相關課程嗎?連續 2 年參加夏季學院,夏天又到了,快要開始上課了,這次妳有什麼期待或擔憂嗎?我寫信來就是要告訴妳,真的不用擔心,夏天會是一段繽紛的時光,真的!

為了利用可能被隨性就揮霍殆盡的暑假,勇敢面對自己的無知和缺乏「藝術天份」的事實。我修習夏季學院的兩門由台藝大教授所開設的相關課程,分別是「象徵、儀式與藝術生活」和「藝術概論」。兩門課雖然不同,但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當然,在課堂上見識到同學們的才華和熱情,是我最大的豐收。

先說說「象徵、儀式與藝術生活」吧!因為雙修社會系的關係,所以一開始在理論部分的課程並不會非常困難,老師在第一堂課會用簡單的方式帶入該單元人類學與文化研究相關的理論和名詞,讓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的同學也不難理解核心概念。第二部分,老師用剛介紹的理論概念,進一步操作分析許多生活中可見的媒材。這個部分可以說是最精采有趣的,每次我都很期待,並且透過與生活的結合或介紹,發現日常生活文化的精采和潛在其中的符號象徵,例如,曾經風靡一時的 Kuso 口號「藍藍路」影片的符號挪用、MV 歌曲中禮物象徵如何和歌詞意涵連結等。除了靜態的文本分析外,也參觀了中正紀念堂莊嚴的禮兵交接儀式,實際觀察儀式進行。但這門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數位文本」創作的作業,透過該作業分享,我收集到許多感人、有趣的精采故事,也見識到其他同學的藝術才能。至於我,我把 7 年的通勤時光,濃縮成一部短片,妳一定也會喜歡的!老師非常認真經營並帶領我們學習,雖然理論部分因通識性質沒有太難,但補充了相當多元且大量的實例文本,將理論概念結合文本分析實則不易,但我喜歡那種有挑戰的學習,像岸石激起浪花,但隨即又被更深廣的知識大海涵納,反覆摸索著知識的邊際。說到這裡,妳應該有點期待了!

有別於熟悉的學科範疇,「藝術概論」是我第一次正視自己心中對「藝術」的恐懼。有時候老師會透過概念的說明與實例參照,但是更多時候老師會讓我們實際「創作」,讓我們親身「體驗」藝術的意涵,再用互動討論的方式,讓我們進行一系列的辨證,從手到腦思考到底「什麼是藝術?」這樣的方式當然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欣賞或創作時,能形成自己的美的尺度,藝術不是人云亦云、總是「跟著感覺走」的感性抒發。傑出的藝術家和作品是結合理性的經營和感性的意念。我們觀賞了電影「揮灑烈愛」,認識了 20 世紀初期生長於墨西哥女藝術家 Frida 與她的伴侶 Rivera,他們分別代表了兩種藝術家的典型。Frida 的畫作帶有濃烈而和煦的情感,描繪的是她的內心,她人生中的痛苦、掙扎和溫暖。而她的丈夫則是另一類的藝術家,他描繪眼前所看到的外在世界。兩者雖然創作形式和出發點不同,但都是相當出色的藝術家,有著充沛情感和狂野的想像力,用以描繪內在與外在的世界,這部片令我非常印象深刻,等不及要跟妳分享呢!妳一定也會非常著迷於藝術家濃烈的情感和深刻的表現,了解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或欲傳達的概念,妳就會感受到藝術強大說服和吸引力。

我以為自己是太寂寞才給妳寫信,但筆落此處,我突然發現我是羨慕妳。羨慕妳的夏天還沒開始,而我的夏天,就快要落幕了。上完最後一堂課後,我走出透著奇異光線的博雅館,夕陽伸出溫和而不燙人的雙臂擁抱著我,校園中的紅磚建築灑上金粉後變得更莊嚴神聖了。橘金色的光線把金粉灑了一地,迎面的清涼微風吹走溽熱,留下了涼爽舒適,輕輕柔柔地。終於有勇氣推開小窗讓藝術的光線,照進那個幽暗又自以為安全的小角落。是這種求知的熱情和暢快感,讓我說服自己在被雷雨淋溼的悶熱下午和最適合賴床暑假早晨,仍堅定地踏進清涼的教室,躲過外頭咬人的太陽,心裡想 ─ 其實夏天上課也不壞!

當台北變成熱帶,應該憂鬱的夏天,總能在教室外的傾盆大雨的作用後,洗去城市的污穢和人們虛偽的裝備,鼻腔裡的清新空氣正如腦內經歷過的澄清一般,讓我和這城市都鬆了一口氣,不用再偽裝什麼,勇於走出泥淖的第一步也還不差,歷經大雨洗滌過後,彷彿全身上下的毛細孔都打開一樣,大口大口地呼吸著,不小心笑出聲。

願一切平安順利,享受即將到來夏天吧!

2011/8/15, S

 目 錄  

嘿,你忘了等號的彼端   11

臺灣大學  醫學系  曾郁凱

衣櫃裡,兩件筆挺的醫師袍理直氣壯的擋住我的視線,「不急吧,暑假後我們就形影不離了。」心裡嘀咕著,抓起背包裡賴著不走的一堆老相識往桌上一甩,我想我更期待接下來的新夥伴,今年的夏天,陽光、蟬聲是如此的尖銳,彷彿終場的哨聲,無聲無息的全面侵入我的神經,一連串的,穿過神經終板,肌肉應聲而起,這一連串的機制不知在醫學生海馬迴中跑了幾百圈,這是近代醫學奇葩,在牛頓唯物機械論,化約、定義、控制已經賦予了人們巨大的力量,乘著這股加速度,暫且不論好壞,鮮少人不陷於其中。

白色巨塔的大門外,他不會讓你猶豫,唯分數而爾,但當你置身其中,你會發現這是充滿諷刺的地方,大學強調的是創新、批判式思考,醫學則是靠累積經驗,邏輯加上循規蹈矩,過去生命對你來說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在這裡你學會定義生命,更甚則操弄生命,將小小的創新、批判性應用在動物、病人上,整個學期,關在白色巨塔,謄抄身體的說明書,夏季學院為我開了一扇門,我很自然的選擇了江才健老師的「科學在文化中的定位和挑戰」,其實我選這門課主要是在於它結合了科學與人文,由於近年來醫學人文一直是很受強調的一塊領域,大一大二均有相關課程,但在主打專業科目的三年級,我沒有機會接受人文薰陶,這門課自然深深的吸引著我。

說江才健老師口絡懸河,不如說他見識廣博,來回踱步的簡諧運動似乎是江老師與這間教室最好的共鳴,搭配著他的滔滔不絕,每當結論接近尾聲、腳部開始不規則,一句「我曾經…」、一個墊步,又是另一個周期的開始。課程一開始,我就感受到百廢待興的大腦開始緩緩轉動,老師丟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論述,科學是什麼,一句話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許多問題接踵而至,科學是理性的嗎,

科學的造成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這些問題足夠讓我廢寢忘食半個暑假,因為這些要到了期末才有答案。

在頂尖科學家與我們的隔閡間,老師介紹了科學家的八卦、軼事試圖建立起一座橋,但越是食髓越不知其味,一但拉近了檢視距離,反而會覺得一切是那麼遙不可及,其中的五味雜陳雖透露出偉人也和我們一樣有七情六慾,然而其中的觥籌交錯又是一塊未知的領域吧,較令我為之嚮往的反倒是楊振寧小時候的學習,他的父親是個對教育有一套領悟的人,他並非一味的傳授楊振寧數學的技術,而是讓他欣賞數學的藝術,而非現行的功利式教育。

在接近課程的尾聲,老師和同學的報告也越發人深省,從 17 世紀牛頓、伽利略打開科學這扇大門,實驗的可重複性,不斷切割的化約,自此人們像偷嘗禁果的亞當和夏娃,造就了指數般的近代科學成長,在生醫方面,西方醫學大刀闊斧,解剖學、組織學、免疫學、甚至基因,我們逐漸開始認為自己了解生命的法則,甚至開始想修改他。這條科學路是通往一個解釋全宇宙的方程式,抑或只是個死胡同,我不敢斷言但在這盤賭局中人類或許已經沒有籌碼,若撇開科學令人震懾的理論發展,觀察其現實面,許多冰山一角已浮現檯面:「為了研究出更小的粒子而斥資幾十億、全球暖化真偽所帶來的迷思、基因工程引起的爭議…」,愛因斯坦說的話不禁浮現腦海:「在漫長的一生中,我曾學到一件事,就是:我們所有的科學,如與現實相較量,都是原始的,幼稚的,然而在我們擁有的一切中,卻是最珍貴的。」

最後一堂課,正好輪到我們這組上台報告,我試著在我的本業醫學上對老師的質疑做出回應,現在西方醫學強調標靶治療,講求快狠準,似乎每種病都能找出其致病機轉對症下藥,然而我發現這是無窮盡的羅生門,現在的醫學實驗室就是不停的在找尋目標來調控,我現在才真正意識到我們是在對一個人進行泰勒展開式,等號的一端是人,另一端卻是無窮盡的因式,西方醫學也許真的可以逼近無窮項的值,但始終須要等號另一端的整體來做出完美的呈現,而東方文化中醫的天人合一所表現出的中庸之道,正是和西方醫學相輝映的另一半。

 目 錄  

一個月的重量   12

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系  劉羽婷

在學期結束之後,繁忙過後悄悄出現的空閒令人不知所措。她漫步在校園內,看著熟悉的場景一幕幕劃過,這個暑假究竟該做些什麼呢?她突然想起了朋友的建議。

「夏季學院啊…」

也許這個暑假認真一點也不錯吧?她偏了偏頭,自言自語。

終究還是按下了確認鍵,在她猶豫糾結了許久之後。

特地提早抵達教室,看著原本空曠的坐位漸漸被人群填滿,興起了一股期待。

她的心中熱血沸騰,突然激動了起來 ─ 在她看過老師所撥放的影片之後。啊,這才這堂課最終的意義吧,她想。

女孩的演講十分激勵人心,於是她陷入了沉思,「我們能為這個地球做些什麼?」不破壞大自然?做好垃圾分類?還是使用環保筷?她知道,她會在之後發掘出答案,然後背負起重擔。

她期待著,那一個月後,知識的重量。

這是第一份作業 ─「我與大然的親密接觸」。她從來不生活在鄉下,自她有意識以來,所見都是高樓大廈,水泥金屬,就算偶爾下鄉探親,也不會超過一個禮拜,她仍是過不太慣純樸卻不方便的生活。

但這次,她主動提出了要回去鄉下的想法,也許受到了一些感染吧,她想要再重新看一次,大自然的顏色。

她深吸了一口氣,任陽光打在臉上,嘗試去聽聽大自然最真實的聲音。樹葉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音,陽光在湖面上映出燦爛的圖畫。…也許,她會愛上鄉下也說不定吧?這裡的人是如此溫和善良,這裡的樣子是這麼的溫馨美麗。

在一開始的分組,她毫不猶豫了選擇《山豬•飛鼠•撒可努》。原因無他,因為她對這本書最有興趣,而且深信它會給予她強烈的啟發。

最後,她很慶幸選了這組,不只因為專書吸引人,更重要的是還碰到了親切而且負責任的組員,在進行每個小組專題時,大家都非常的盡心盡力,努力完成自己的部分。

她並不是一個熱絡的人,所以小組討論的時候也不太常發言,但她都十分認真地去傾聽每個人的言論,偶爾提供一點意見。雖然跟其他組相比他們這組不是那麼熱情,但她覺得這樣,也不錯。

看著書,她支著頭,腦裡的思緒千迴百轉,她從來不知道一本書也可以帶給她這麼大的震撼。也許人類就是一種渺小無知的生物吧,把自己關在一個小世界,以為這個世界沒有崩壞毀損就是完美與幸福,一切利益至上,就算將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也沒關係。人與人之間,總是橫著一座座高聳的牆,我們卻無力去摧毀。

她彷彿可以聽見那些無力的哭喊,她看見了,在文化消逝的同時,那些人民的痛苦。他們張嘴在吶喊、他們在跳著八步舞、他們在豪飲小米酒、他們在狩獵… 他們在對大自然奉上最高的敬意。電影裡的場景在她眼前不斷播放,她突然覺得眼睛有些酸澀,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為自己的無能感到難過,她闔上了書。

這堂課,真的非常充實呢。看著前面正認真講述著課程的教授,她的腦袋閃過了這個想法。

知識方面不用說,不論是環保概念、全球議題、永續發展,教授的課程一應俱全,而且講解的簡單清晰,絲毫不覺深澀難懂,拋出的問題也可以引發很多深層的思考。教授並不是用強硬的態度逼迫我們去接受永續發展的觀念,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先用概念引導,並且提供實例,讓我們了解保護地球這是件多麼重要的事情,還教予我們該如何去「做」。

但她最喜歡的其實是每次課堂前的故事分享,生活化且引人入勝。那些簡單的小故事總可以觸動她的內心,讓她可以陷入自已的思緒,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然後再去想想該如何去做一點改變。書面上的知識固然必要,但她認為生活上的智慧卻是更難得到的,「智慧不是用給的,而是要靠自己去拿的。」她憶起了《山豬•飛鼠•撒可努》電影裡的一句對白,覺得十分貼切。

她又陷入了該不該舉手的兩難情況。她聽著前台的人口沫橫飛,思緒也跟著動作起來。

不對、應該是…、才不是、你的話有漏洞…

她將自己完全代入了角色,此時此刻,她不是任何人,只是一個動物保育團體的聲援者,為動物心傷而發聲。

她的手舉起又放下,最終還是抵不過懦弱。

她偷偷地笑了,在她聽到隊友的回擊之後,太棒了,她想,也很刺激。對於公聽會,她其實還是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跟之前上過的辯論課不同,無法在對方回應之後再針對其言論做回答,但那種緊繃的、一觸及發的氣氛卻是一模一樣的。

大家都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準備,在準備的同時也收獲良多。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想法,有些是為了環保、有些是為了利益,其實都不逕相同,但可確定的是,每個人都藉由這場討論得到了些什麼,些許是明瞭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也不一定,在最後公聽會的尾端小組一起合照時,她這樣思考著。

她抬手遮住熾烈的陽光,時間原來過得這麼快,一個月就在密集的課程中這樣過去了。

她就這樣坐在位子上,看著人群漸減,看著大家走出教室。

胸口悶悶的,肩膀重重的,彷彿有人將一整個未來交由你承擔。她突然了解了,教授教予她的不是知識,還有一份真心,一份為了環境永續發展的真心,是有點沉重的,卻是最珍貴的記憶。

一個月的重量有多重?她說不清。

但她知道,她會一直背負這個重量。

 目 錄  

那天酷酷嬤學英文   13

臺灣藝術大學  書畫藝術學系  鄭鳳英

炎炎夏日,台北醫學大學語文視聽教室坐著一位年紀 60上下,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矮矮胖胖的女士,助教走進教室滿臉疑惑的問著:「請問您是?」「我是學生,不是學生家長,也不是老師。」我趕忙解釋,而他則是一臉尷尬,沒錯!與教室內十八、九歲的大學生相比,俺就是超齡的阿嬤級大學生,因為兒女都已成家立業,正是空巢期,在家閒得慌,所以進入大學就讀,既可打發時間,又可吸收知識,何樂而不為呀!

學期末在校園布告欄看到夏季學院如火如荼的招生海報,為了補救脫節 30 年結結巴巴的英文,狠下心來報名夏季學院的英文閱讀班,呵!呵!國一的英文程度居然敢來報名參加,好大膽!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衝呀!衝呀!

第一堂課,教師嘰哩呱啦的滿口英文傾瀉而出,專注的聽著,秉氣凝神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喔~~原來呀!是介紹課程大綱和上課教學模式,課程除了課文尚包含分組討論、分組報告、平時作業、期末作業、期中考、期末考等等,看來課業不是普通的重哦!心理已有最壞打算,皮繃緊一點,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是必要的啦!這個暑假不好混喲!

平時上課主菜先出場,老師講解課文大意,相關的英文短片欣賞,這倒也輕鬆有趣,但是接著出場的小菜就不同了,五味雜陳神經緊繃,思考如何即席回答問題,通常老師會寫兩個題目在黑板,讓大家思考幾分鐘,然後請學生用英文回答,這是即席式的互動教學,訓練開口說英文,俗話說薑是老的辣,皮是老的厚,誰怕誰呀!既來之則安之,輪到我回答問題時,老神在在臉皮厚厚,絞盡腦汁將尚存未忘的單字串聯起來回答,也沒多餘的時間和空間思考文法的結構,怪哉!怪哉!親切認真的英文老師和兩位助教居然聽得懂我在說什麼碗糕,佩服!佩服!

至於平時作業遇到困難時,我就上網向「Yahoo!」、「Google」二位老大求救,一字一字慢慢翻譯,有時中翻英,有時英翻中,拼拼湊湊倒也終於開竅懂得課文大意,但不能依賴心太重,要靠自己適度的修正,否則作業會雞飛狗跳讓人噴飯,譬如:「我去淡水玩」,Yahoo! 老大的答案是「I go to the fresh water to play」,Google 老大的答案是「I went to play water」,這是哪門子的英文啊?每堂課後回家作業都要用英文書寫課程省思,大約 200 字以内即可,尚可輕鬆完成,然後傳送到學校預留的網路空間,助教就會批改作業,將建議修改的內容回傳學生的電子信箱,每週 3 篇作業,4 週共計 10 幾篇作業,因為這 10 多篇的作業漸漸喚醒沉睡腦海深處的英文單字,於是英文就越來越活絡,敢說敢寫勇於表達,獲益匪淺。

壓軸總是在戲尾,配合課文單元編排英文短劇,各組別出心裁,劇情、場景、燈光、道具、服裝、音樂、角色扮演等等,都別有創意,比起專業電視影集不惶多讓,有時令人捧腹大笑,有時令人讚賞或會心一笑,我這一組的劇名是《酷嬤音樂之旅》,劇情摘要是一位阿嬤撿到一張樂透彩,天上掉下的禮物樂不可支,幻想中獎發大財了,可以實現環遊世界,欣賞各國的音樂表演,劇尾阿嬤從白日夢中回神過來,重新過著平凡踏實的生活,同組成員討論一週的結論是到淡水拍片,於是利用星期日大家各帶著戲服、道具、攝影機等等,從家裡出發一路晃啊晃,終於在淡水捷運站出口碰面,當天艷陽高照,戲服一套套換,台詞一遍又一遍的背著,有時跳舞有時唱歌,反覆的演練錄影,這時方才深深體會演員不容易當呀!

大家汗流浹背賣力搏命搞笑演出,直到傍晚才收工,回到家累得二腿發軟,晚餐都沒吃倒頭就睡,一覺天亮,拍片後尚須剪輯配音樂才算大功告成,短片播出後很滿意,辛苦總算值得。學習總是要評量成果,期中考和期末考的考試是閱讀測驗,對於一路升學上來的青年學子是駕輕就熟,對於 30 多年沒碰英文的阿嬤級學生來說就非易事囉!所以成績不盡理想,好在酷酷嬤看得開,鐵杵都可磨成繡花針了,繼續努力,我有把握和信心,一年內英文功力會突飛猛進的啦!

為期 4 週密集式的課程,感覺時間過得充實又飛快,最後倒數第二節下課後,師生相約在學校旁的餐廳聚餐,交換學習心得,美食音樂相伴,歡樂中離愁點滴在心頭,天下焉有不散的筵席,捨不得 4 週同窗之誼,感恩這 4 週以來 3 位英文大師揮汗教學,課程名稱雖為英文閱讀,實際上是聽說讀寫兼俱,4 週緊密的課程讓我重燃起學習英文的勇氣與信心,英文閱讀大補帖果真有效,課程雖結束,實則是大步向前的起點,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改為「留得興趣在,不怕學不來」,「英文尚未成功,酷嬤尚須努力」自勉,酷酷嬤都敢來挑戰了,明年看你喲!

 目 錄  

2010 年徵文2011 年徵文

TOP

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