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專輯 |
|
新科技應用生物技術改善蝴蝶蘭切花品質 |
園藝系 黃 鵬 林 |
|
|
|
▲ 目錄 |
|
蝴蝶蘭 之花型優美,而臺灣為蝴蝶蘭原產地之一,近年來蝴蝶蘭切花及盆花成為臺灣深具外銷潛力之高價園產品,但如何保持良好之貯運品質以及瓶插壽命,為長程運輸及發展蝴蝶蘭產業之重要課題。 蝴蝶蘭為典型的更年性花卉,在歷經水分逆境、切離母體或外來傷害後,即釋出大量 乙烯,導致花瓣老化,且具有自動催化乙烯生成之特性。由於乙烯必須經由植物自行合成或外在來源供應,因此抑制乙烯的生合成,被廣泛地作為避免園產品受到危害的準則。花瓣的老化是切花品質變劣的主要因素,所以採收後之切花,若能防止或延遲乙烯的大量產生,並除去已產生之乙烯,使它無法達到自動催化的最低濃度,便可保持切花的新鮮度。 為了改善蝴蝶蘭的切花壽命,本研究室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首先分離得到蝴蝶蘭花瓣老化直接相關之 ACC 合成脢互補 DNA,除了研究花瓣老化的機制之外,並且進行蝴蝶蘭基因轉殖的工作。接著將所分離到的互補 DNA 反向構築成為蝴蝶蘭 反義 ACC 合成脢基因,利用已建立之基因轉殖系統轉殖入蝴蝶蘭 (圖一)。 |
|
|
||
圖一 轉殖反義ACC合成脢基因之蝴蝶蘭擬轉殖植株,於溫室中大量培育。 |
▲ 目錄 |
|
轉殖株之切花經以人工去雄後,調查維持花卉品質之天數,篩選得到較慢萎凋的擬轉殖植株 (圖二)。 進一步進行 GUS 組織化學染色 (圖三) 及抽取基因組 DNA 進行南方氏雜交分析 (Southern analysis),結果證明外來之反義 ACC 合成脢基因確已嵌入蝴蝶蘭轉殖植株的基因組中。 同時去雄後轉殖株切花之乙烯生成高峰,較未轉殖之切花晚七天出現。 |
||
|
||
|
|
|
圖二 利用人工去雄,篩選反義 ACC 合成脢基因延長蝴蝶蘭切花壽命之轉殖植株。 |
▲ 目錄 |
|
|
||
|
||
圖三 報導基因GUS組織染色證明,蝴蝶蘭經由基因轉殖,可成功轉殖外來基因進入並改變蝴蝶蘭基因組成。左邊為對照組,右邊為轉殖株。 |
|
|
綜合上述結果顯示,轉殖反義 ACC 合成脢基因至蝴蝶蘭,可達到延緩花瓣老化之效果。經遺傳工程改造之蝴蝶蘭耐花瓣老化的轉殖植株,經大量繁殖後,將可推廣至業者,作為商業品種及育種材料。 |
||
▲ 目錄 |
||
本文終 |
▲ TOP |
R3-1-H ◢ 最近修訂日期︰ 2004/03/03